《世界名校排行榜....长理进入百强》后记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 判断video播放完毕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07:57
 如果没有看过我的上篇日志:《世界著名大学排行榜,长春理工进入百强》,请先看那篇。

     从大家对那篇的反应来看,实际上文章写的并不怎么好:中心不突出,行文较乱。文章表达了三个意思:1>中国学生不会提出问题。2>大学错误引导学生参加竞赛类活动。3>讽刺一下当局(所有成就归于党和国家)。

      实际上我本意是想表达一个意思:现在中国学生太注重解题能力了(毕竟考试要求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丧失殆尽。但是讽刺成习惯,没把握好,于是跑题了。实在应该多多锻炼自己写作能力。

     最近参加几次有名望的校友的演讲,到最后学生提问,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提问的学生不是不多,也不是不刻薄尖锐(实际上学生的提问尖锐一点反而正常),而是好像没有针对演讲本身内容的。举个例子,在王也博士来的时候,有这么几个问题“怎么过四级”(我操你妈,你问计算机博士这个问题),“就业还是考研”(你就是想让别人来规划你的人生吧)....郁勤荣来的时候(科学与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很好的),大家的问题稍微靠谱:“怎么看待中美教育的差异”,“我能不能当科学家”(我来回答----你肯定不能)...反正好像这个博士讲什么都和我们的问题没大的关系,仅仅是一些来可问,不来亦可问的问题!

     难道听完后就没有对演讲本身的疑问,对他的演讲提出质疑,不懂的地方?--------演讲刚刚结束,思维根本跟不上演讲,最重要的是也没有针对现象提出问题的意识。时间久了,也就没有这个能力了。不是不想就博士的这个精彩演讲提出我的疑问(我多想啊),而是即使懂他在说什么,都不知道能发现什么问题。这就好像上篇中的清华大学的学生,能搞离散数据分析竞赛,但是对于脑科学领域的研究就很难让人满意了。浙大,上海交大的ACM也很牛,但是在中国计算机领域出一点成就就很难了啊。(怪不得微软亚洲研究院设在中国,原来就是想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啊!美国一帮爱幻想,“不学无术,编个程都菜鸟”的工程师想出来一些问题,然后把问题拿给中国研究人员解决,最后换个包装向世界推销,说:“这就是高科技的windows7”。)。

     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各种大赛在国内搞得如火如荼,而且好多学生掌握的技术很多很牛逼,但是依然有好多技术始终在国外封锁着。当初操作系统刚刚发明(实际上它的发明是个过程,而不是一种质变),就是 因为计算机即时再牛逼,任务也是庞大的多于计算机处理能力。人类追逐利益完美的美好意愿让一部分人开始思考,究竟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有人把计算机弄得再厉害点(优化电路,设计更强大的CPU),有人另辟蹊径,思考如何解决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过程....于是,多道程序设计理念诞生了!再往后,现代操作系统诞生了!

      可是,设想一下,如果是在中国,极有可能是大家都去优化电路,设计更强大的计算机去。没有人去提出新的问题(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让它处理更多的任务,能不能改变处理机制?)。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需要再去解决一个问题,但是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不是这么困难了!当然了,这仅仅是个假设---毕竟操作系统并不是诞生在中国。

       工程化的问题,可能的确很难以解决,但是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就是再去提出问题,然而现在的学生,往往由于某种功利化的目的,或者是由于误导,都去充当国外的技术工人了。

 

  (限于本人水平,观点难免偏颇,欢迎拍砖!  括号内多为自己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