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用户故事系列之一:何为用户故事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课堂源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7:46

这是敏捷开发用户故事系列的第一篇。(栏目目录)

全系列将涉及何为用户故事,面向客户价值编写故事,用户建模,产品待开发项的分类,故事颗粒度,故事的组织结构,等等若干问题,力求将此中问题尽量解决干净。

本系列文章假设正在编写一个“敏捷开发管理软件”,因为来阅读的都是做敏捷开发的,又都是做软件的,会更熟悉一些。

用户故事三要素:角色,功能,价值

按“作为一个……,可以……,以便……”样式和思路写成的用户需求,就是用户故事。

样式是技法层面的东西,它保证了无需太多思考,用户故事中即包含角色、功能、价值这三个要素。

角色

角色切记不要总是写“作为一个用户”,而是要把用户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使用什么功能,如何使用,为何使用。

比如“作为一个开发人员,可以登录批量编辑页面,以便高效率地编辑多个故事”就是一个危险的举动,因为如果有多个程序员同时这么做,存储的时候会发生冲突(这个页面后来被删除了)。但“作为一个项目经理,可以登录迭代计划首页,同时编辑多个迭代的信息”则是可行的,因为项目经理一般就有一个,而且这个功能使用次数很少,即使有多个人有权限使用,偶然发生冲突的损害,与平时效率提高相比,也微乎其微。

所以把角色特化出来后,更容易理解功能的价值和风险。

日后另有文章详述如何识别角色,以及如何基于关键角色编写故事。

功能

功能即用户能亲自执行的操作。

应区分用户操作和产品功能之间的关系,因为产品功能可能也提供了用户所需的价值,但却极可能不便于操作。

一个例子是之前我使用一个XX手机,联系方式上在“拨出”之外,总是有一个“编辑拨出”,后来才知道是为了能在前面加拨17951之类的IP电话前缀。写成用户故事,差不多是:“作为一个用户,可以使用编辑拨出在拨打长途前输入IP前缀,以便节省话费。”不过这个功能从来没用过,因为太费劲。实际使用中要么我会把外地电话录入的时候就加上17951,要么一个电话就打出去了管它三七二十一。

后来又使用另外一款Android手机,因为别的原因安装了360,发现它有一个自动IP功能,写成用户故事,就是“作为一个用户,可以在拨打长途的时候自动使用IP拨出功能,以便节省话费。”这个功能每月可以给我节省不下20块钱,如果他有一天收费,我必会买。

价值

价值是完成操作后,客户所得到的价值。

价值里边,常常要带有一点褒义词,或有一些吸引人的内容,比如前面的“高效地”“节省话费”。

潘家宇老师当年提到何为“用例”的时候提到了类似的概念:“用例就是那个你能卖掉的东西。”用户故事也是用来被卖掉的东西,看不到价值的就不是用户故事。

比如上面的360的用户故事写得就比较好,估计如果有读者没装360,看完本文立刻就去。

底层的一些功能看不到直接的用户价值,怎么办?系列中另有一篇描述用户故事的分类。

 

本篇先简单说明一下用户故事的定义,更多内容将逐步展开。

 

点击下载免费的敏捷开发教材:《火星人敏捷开发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