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革了手机的命?!

来源:互联网 发布:电脑删除数据恢复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4:20
       做产品工作,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产品的本质、核心属性。往往由于对事物本质与核心属性理解的不同,不觉中就悄然改变了产品的定义。手机现在就是这么一个状况,“乱花渐入迷人眼”的杂象,正在模糊着手机的本质和核心属性,重塑着手机的定义。手机被革了命!

         手机,“手持无线电话机”的缩写,其核心价值与功能是实现了移动语音通话。曾忆否,手机刚面世时,“大哥大”这么尊贵的名字被荣加于身。手机在英文多是译为“handphone” “Mobilephone”“Cellphone”,离不开“Phone”就说明通话是手机的中心,其它的通讯录、短信、照片、音乐都是附属功能。只要能打电话,就是没有通讯录,没有短信,没有照片或音乐,它还是一部手机。没有了通话功能,只有通讯录、短信、照片、音乐的话,那就是记事本、BB机、照相机、音乐播放器、游戏机、电子辞典之类的其它电子用品了。自诞生以来,手机的设计与开发,都是以通话为中心,最方便的按键、最核心的界面、最基本的操作逻辑,都是基于语音通话。可以说,通讯技术的发展,让语音移动起来,才有了手机,赋给了手机的命。自手机诞生以来,也随之产生了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等国际巨霸的手机公司。

        然而,看看自09年以来的手机业界状况。诺基亚通话再清晰、再耐摔,也无法挽救下滑的局面;摩托罗拉再多的专利,也只能面对被收购的命;联发科方案下诞生的各路自主品牌手机大都走上穷途末路……而事物另一面是,智能手机在2011年3月份占北美当月手机出货量的一半,HTC跃居智能手机品牌第一的宝座;据2011年8月3日Munster的调查显示,约64%的手机用户计划购买iPhone作为他们的下一部手机,其中29%是iPhone手机用户,其余大部分来自黑莓手机用户和Android手机用户……在国内,传统的手机厂商波导、厦新、金立、康佳、TCL、天语等都如雨打风吹去,网络舆论指向了小米、阿里云、华为云手机,甚至都在关注着91、创新工场、豌豆荚的下一步走向如何影响手机,都在猜想腾讯会不会出QQ手机、新浪会不会出新浪手机、移动联通和电信会不会贴牌自己的手机……手机这个庞大王国的根基,在悄悄地改变,也改变着我们每个人对手机的理解。手机的定义,已经被革了命。到底是谁革了手机的命?

        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热潮让手机变成了以互联网访问为中心而丢了命?是云计算与云存储的技术革新让手机变成了数据输入与显示的终端而丢了命?是社会媒体与社交网络改变了语音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而丢了手机的命?是基于RFID的物联网使个体识别与移动标识结合而丢了手机的命?是老人、小孩、商务等不同群体的应用需求不同而差异化产品设计让手机丢了命?是应用软件开发商纷繁无序的应用软件而丢了手机的命?是娱乐时代下的游戏泛滥程序让手机丢了命?是传统手机厂商在工业设计与电子技术上的定律失效后黔驴技穷而丢了手机的命?是桌面互联网厂商压强式“占领终端”而丢了手机的命?还是商务办公用途弱化了通话的重要性而丢了手机的命?……

       我看这些变化的因素与导向,都是模糊手机定义的一个方面,却都不是革了手机命的根本原因。只有自己才能革自己的命。手机就是被自己革了命!

       为什么说是手机自己革了自己的命呢?回到原点来看看“手机”。手机准确的翻译应该“Handset”,而不是“XXPHONE”。如果说未来我们手中只持有一个电子设备,却要满足我们生活、工作、资讯、娱乐的需要,那个东西就是手机!这个才是手机这个设备的终极走向。对手机这个本质特征的把握,才是手机的命根子。真正的手机到底该是什么样呢?从需求而言,它应该是一个具有上网、录音、通话、摄像、计算、音乐、办公等功能的设备,但它又不会是个人电脑、录音机、电话机、照相机、计算器、音乐播放器、办公设备等这些各自从核心功能出发设计的产品的大一统、大拼凑。

        也许会有人仍然坚持认为,手机这个词就是手持通话机的简称,在现代汉语中,就这么去解释与定义它。强行这样子去定义,当然是无妨的,只是这样的人是无法看得懂手机的明天了,连iphone都理解不了的。Iphone大部分用户都接受了其比较糟糕的通话质量和无线信号,反倒看重的是它的上网能力、移动应用软件。难道说Iphone不是手机吗?

        在纷繁的变迁与应用之后,在互联网、通讯、软件、存储技术基础上,越来越找到“手机”本质定义,是手机的进步,是可贵的认知,有拨云见日之感。

        很多事物,都是在深刻进步后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才开始被看清本质的。举几个例子来说。

        互联网,上面有图书馆的知识、报刊的信息、照片的传阅、邮件的交流,但是我们不能说互联网就是书、照片、信件、公文的电子化,然后用网络手段让其可访问。互联网已经是人们生活、工作、交往与情感的环境与社会资源;

       电子商务,我们不能说仅仅是商务的电子渠道化,把订单、广告、展示、银行和联系搬到网络上去。电子商务是新的商业模式、电子结算、产品电子化与经商方式的革命;

       汽车,我们不能仅仅认为是实现了把人或者物体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的工具。汽车影响了国土规划、城市设计、小区布局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

       唯有对本质的理解,才是“知命”,才能找到命的方向。唯有对本质的理解,才能从纷杂的乱象中,看出未来的趋势。对手机产业的观察,手机产品的策划与设计,不能不“知命”。

       如果不能意识到手机的这个革命时代,如果不能基于Handset这个命根子去思考手机,会害死许多手机的产品经理人的。如果做手机软件开发的,不基于Handset这个概念去思考应用,也会害死许多软件产品经理人的。

      明确了手机的这个本质概念与核心属性,会帮我们除掉很多伪命题。

      手机的未来,不仅仅是MiniPC,不是电脑在越做越小而已;

      手机的未来,不仅仅是互联网的移动终端,不是移动互联网“Client”而已;

      手机的未来,不仅仅是媒体资源的采集、查看与播放,不是一个集语音、文字、图像与视频的多媒体终端机而已;

      手机的未来,不仅仅是通话功能之上,绑上更多基于计算能力的附属应用,不是电子语音模板的集成器而已。

      …….

      那么手机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手机又该如何去设计它呢?

      只要是站在“手机是一个随手不离的机子”的本质去思考,就会发现手机的一些根本属性,比如实时沟通的通讯、地理位置定位、多媒体信息采集、周边环境监测、必备或触发信息推送、身体状态监护、实时办事的瘦终端等。抓住这些根本属性去思考手机,去规划与设计移动应用和手机就有无尽的源头活水来。就会去伪存真,逐步走向它本来应该的样子。从这样的概念出发,手机就该是整合了移动通讯、移动资讯、移动娱乐、移动办公集合。从这样的核心概念出发,不同的人群对于通讯、信息、监护、娱乐、办公需求的差别,会是手机产品开发平台开发出各种儿童手机、老人手机、跟踪手机、健康监护手机、QQ手机、阿里手机的源泉……

       手机的命已经或者正在被其本质革了,而手机将走向何方,如何演绎其命运路线图,又将是每一个业界人士,甚至每一个手机用户所共同影响的结果。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