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note 笔记软件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模板图片素材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21:02

转载自百度百科

EverNote是一款在国外非常著名的笔记软件,界面与功能十分类似Onenote。它不仅具备强大的笔记捕捉功能,还采用了独特的分类方式,而且支持filter的自动整理、即时搜索。


简介

基本描述

  
  

LOGO

[1]
EverNote是一款在国外非常著名的笔记软件,界面与功能十分类似Onenote。它不仅具备强大的笔记捕捉功能,还采用了独特的分类方式,而且支持filter的自动整理、即时搜索。系统需求:Windows 2000/XP/2003 Server/Vista 同时兼容linux,unix以及Mac OS平台。EverNote3已支持移动设备,如黑莓手机等。最新版本支持网页文本截取功能,支持中文输入。  EverNote 已经完全支持中文。

大企业合作伙伴

  EverNote不仅有大量个人用户,更是众多著名IT或电子企业的合作伙伴:Sony、Hitachi、Fujitsu、Dialogue等公司的笔记本或便携设备,已内置了EverNote软件;HP、SUN、Novell也采用其技术与自己的产品或系统进行了集成。意义:EverNote非常可靠。用它存储大量笔记,无须担心数据库毁坏。

巨额融资

  
  

曲线识别技术之父 Stepan Pachikov

EverNote以前不是全免费的,但主要不是靠个人注册来维持团队运转。除了与上述IT公司合作的收入之外,它还有9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2006年3月600万,2007年9月300万),目前正准备吸引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意义:公司会长期存在,产品会更新,对个人用户不会太苛刻。

顶尖专家

  EverNote可不是某个软件爱好者,为了管理笔记,自己开发了一个软件,然后再商业化运作的。而是被称为“曲线识别技术之父”的前苏联专家Stepan Pachikov(,对自己技术的应用而已。当然,管理笔记的相关功能开发,是由专业团队实现的。意义: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EverNote1和2时期,免费版与注册版相比,拥有全部笔记管理功能,只是不具备图形化文字识别功能了吧。

绝对领先的技术

  EverNote是图形化文字识别技术与笔记管理的结合体。它在前一方面,毫无疑问是全球第一的。下面有几幅图片,显示了它令人震惊的文字识别能力。当然,它目前只能识别几种西方字母语言,无法识别中文。  当然,它在笔记管理方面也十分优秀。内容获取方便而体贴,实时搜索傲视群软,自动分类(以前称为category,从3.0开始称为tag)异常方便,time band 和 note tape创新而实用。意义:笔记管理功能强大可以信赖,文字识别全球第一值得体验。

编辑本段运营状况

2011年

  2011年伊始,Evernote CEO Phil Libin 发布了过去一年的总结 Evernote 2010: A Year in Stats 。官方透露出来的对2011年的期望,则更高于今年。比如, 提到第一季度会有3大桌面平台的重大新消息;第4季度会有windows phone 7版本发布;结尾更提到,未来的所做所为会让现在的成绩看起来只是热身。不过再次要说明的是,Evernote仍无进军大陆的计划,尽管已经在台湾开始推广。

2010年用户数

  用户数,Evernote现在有 600万 用户了!凑巧的是,第600万名用户,刚好在新年来临之前的几个小时前注册。下面是关于用户增长情况的其他重要信息。   20102009变化总注册用户数6,,003,1302,096,030+186%12月份独立使用数2,089,705619,211+237%总付费用户数201,30835,310+470%注:表中3行分别代表:注册用户总数,12月份独立用户数,付费用户总数。  过去一年,用户总数增长 186% ,从 2,096,030 到 6,003,130。而12月份的独立用户数,增长率则高达 237%,从2009年12月的 619,211 到 2010年12月的 2,089,705。而增长最高的部分则来自付费用户,在2010年,从 35,310 增至 201,308,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 470%。
  

注册用户数的增长情况

这些数据表明:  ① 我们不仅拥有更快的增长速度;  ② 并且,用户以更高的频率在使用Evernote;  ③ 还有,用户更愿意付费来购买高级服务。

2010年注册用户数

  ① 最早达到100万用户数,用了 446 天。  ②接下来,第2个百万用户增长,用了 222 天。  ③接下来,133 天,108天,83天。  * 最后,从 500万 用户增长到 600万用户,只用了 52天。这意味着每天有多达 19,000 名新用户注册。

2010年平台运营

  
  

客户端平台比例

苹果的 iOS 平台仍然遥遥领先,相当于两倍的 Android 用户数(110万 比 55万)。iOS 不仅用户数量多,而且增长速度快:比一年前增加了 223% 。不过,看一下 Android 用户增长速度,更令人吃惊,同期增幅达 1,570% !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两个平台在2011年会发生什么奇迹吧。BlackBerry 的增速也不错,当然,我们要承认,基数比较小。  HP Palm 和 Window Mobile (不是 Windows Phone 7)以及手机访问网页的用户数在减少。不过,我们不会就此放弃这些平台。

2010年桌面客户端市场

  在桌面端,Windows 用户数增速最高,达到 214%——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几个月前发布的全新 Evernote 4 。来自桌面的web端用户数也显著增长,为 205%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web clippers 和 Evernote Chrome extension。
  

桌面客户端比例

苹果 Mac 平台也不示弱,增幅达 150% 。在2011年,这些数字还将保持下去。超过 100% 的奥秘,细心的读者或者传说中的数据控会发现:我们称12月份共有 210万 单一用户;但把各种平台用户数加起来(还有一些其他“平台”,比如第3方API集成、Email集成、Twitter集成等)则达到了 340万 用户。计算错误?当然不是。大多人在多款硬件上使用 Evernote 。最普遍的情况是“一桌面、一手机”,另有不少用户是“一桌面、一手机、一平板”……全新的 Windows Phone 7 版本 Evernote 将于今年冬季发布;HP Palm 也会每两个月发布一次改进升级。

编辑本段Evernote特色

Evernote应用商店

  Evernote 在该公司的山景城办公室刚刚召开了一个小型的新闻发布会,透露了该公司的下一步商业计划。 Evernote一心想成为“全人类记忆中枢平台”,目前它允许用户
  

汇聚

[2]
使用各种不同方法捕捉不同类型的数据,但却没有更多的方法管理和组织这些数据。展望未 来,Evernote的计划是让更多的用户把自己的数据库和其他设备相关连。这样数据就可以可视化,并提供更多的内链。Evernote还推出一个新产品,名为Evernote Trunk。目前,它只是展示了集成在Evernote上的第三方服务。但该公司计划未来将它做成一个完全成熟的Evernote应用程序商店。  在未来,Evernote Trunk会集成75家不同公司的100多种产品。目前,它只展示了如名片扫描和语音笔记等一些功能。 虽然Evernote 不是很社会化(Evernote对添加此功能并不感兴趣),但是Trunk内置的应用程序允许用户分享数据,并把数据从应用程序搬家到Evernote。  Evernote的其中一个合作者是Seesmic。它的移动客户端首先会和Evernote整合。Evernote还正在与SAP StreamWork合作。Evernote目前拥有约2000个API合作伙伴。  此次更新预示着Evernote更多的转向了平台技术。在未来数周,Evernote 计划扩大增加更多的应用程序。 这种新功能可以在今天更新的桌面应用程序中使用。今后几天移动设备应用程序也将发布。由于时间原因Evernote只是在Evernote Trunk中展示其应用程序。接下来,公司计划向开发商出售Evernote Trunk服务权。 Evernote的首席执行官Phil Libin表示Evernote Trunk只是一个展示区,并不是应用程序商店。但公司明确计划允许开发商在Evernote Trunk出售自己的应用程序。

EverNote最大国际市场是日本

  2010年6月23日,EverNote 在日本建立分支机构,位于东京,主要
  
负责支持、营销、社区建设和产品开发。日本在 EverNote 的全球化格局中,拥有多项第一。  日本是EverNote最大的国际市场(仅次于美国本土)。18%以上的活跃用户来自日本。紧随其后的是西班牙,仅占4%。日本的用户数超过了其后十个国家用户数总和。日本最早/多出版了EverNote书籍。Phil Libin(EverNote CEO)在东京书店买地图,无意中看到EverNote书籍,立即 iPhone 拍之,回到宾馆后才发现竟然有 3 种图书。目前日本共出版 EverNote 书籍 5种。  日本有最多EverNote合作伙伴。比其他国家都要多。半数API合作伙伴来自日本。有些是主打日本市场的大公司,另外一些立足国际化推广。Sony, Canon, Fujitsu, NEC都在其中。  另:EverNote 强大的图形化文字识别索引能力正在向多语种扩展。目前已能识别印刷体日文。接下来,官方团队会研究手写体日文、印刷体中文、手写体中文。当然,中文方面的难度很大,而市场仍然较小,目前只是无时间表的计划。

软件功能特点

  EverNote让你, 营造笔记与文字,快照,网页剪辑,手写输入,数字墨水, PDA同步快照从你的手机或PDA, 搜索通过文字,图片,笔记,并更, 分享你的笔记与朋友透过电邮和IM, 使用Google桌面搜索;为了迅速找到笔记, 组织和分类注释手动或自动   每月Evernote提供60M免费流量上传,并且每个文件大小不能超过25M。收费用户可以任意上传不大于25M的文件,并且每月上传上限为1G。免费用户上传的文件格式有限制,但是收费用户上传文件的格式没有限制,还有一些另外的区别。  1. To-Do选框   可以在任何笔记条目中通过右键选择”Insert To-Do checkbox”或者是使用Ctrl-Shift-C来快捷插入To-Do选框,允许标记完成,这样便能把笔记变成一个简易的待办事项,并且自动归类到To-Do的类别列表中了。这个功能很实用,比如你从网上复制了一些自己需要阅读的文章,然后需要将来进行阅读,或者是引用等等,便可以加一个To-Do的选框来提示你需要处理。  2. 截图板   一个系统托盘的小程序,可以快速的进行屏幕截图来添加到笔记或者其它程序中。而且在这个小软件的设置中我发现了一个”MyEverNote Service”,应该是可以把截图上传到Evernote的网站服务器中,然后便发现了这么一个网站”MyEverNote“,不过为邀请注册机制,我已经提交了申请,但愿是能实现我期望已久的客户端软件加上网络在线同步笔的记功能!  3. Note List   加入了一个Note List的按钮,可以展示按时间排列的所有笔记条目。  4. Category Locator   点击左侧的Categories则可以显示分类的搜索栏,来快速查找类别。  5. Time Categories   添加了By Date的自动分类,用于快速查找相应时间段内的笔记。  6. Note Flag   可以为笔记添加标记Flag,同时在自动分类中也有Flag类别进行自动归类。  7. Category Stamp Dialog   点击笔记条目上面的分类按钮可以弹出类别设置窗口来进行类别调整。

编辑本段CEO演讲Evernote模式

  笔记软件Evernote也是走的免费模式,仅靠口碑传播,现在已经发展到600万用户, 近日,Evernote CEO Phil Libin介绍了执行免费战略的核心:

吸引100万用户免费使用

  获取100万用户最好的方式,就是给100万用户免费使用——Libin ,Evernote的用户增长曲线,达到100万用户用了14个月,仍处在高速增长期

将活跃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

  用户使用产品的时间越长,付费的愿望也就越强烈,让你的产品随使用时间增值,使用Evernote的时间长短与付费用户百分比。  1个月0.5%6个月1%24个月5.5%使用Evernote两年后,5.5%的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相当可观

平衡单用户的成本和收益

  单用户每月的成本:0.09美元 VS 带来的收益:0.16美元,凭借这一数字对比,Evernote已经实现盈利

清晰的定位及策略

  当Phil Libin打算做Evernote时,他给自己设了个原则:不选择聪明的商业模式。“

Evernote运营数据(8张)
我讨厌数据分析、推广、广告,我想做一个聪明的产品,提供给百万人使用,并确保99%的用户免费使用”提供最好的免费版本,获得用户之间的口碑传播效应,这就是Evernote式的推广。现在,他希望Evernote的免费和付费用户以5%的增长率发展,如果做不到,那就是免费的版本还不够好,又谈何收费呢?免费模式正在硅谷的创业公司中流行,Facebook和Twitter就是其中的代表。这种模式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免费与收费的界限?  美国社交网络Ning就是个失败的例子,它的用户很少愿意付费获得高级功能,导致其免费模式不成立,其CEO 4月发表声明,将逐渐停止免费服务。我们应该下重注于收费的高级服务。托管于Ning网站上的高级社交网络,比如Friends or Enemies、Linkin Park、Shred or Die等和许多其它类似网络贡献了美国地区75%的月流量,这些网络的创建者需要也愿意为我们提供的诸多服务和功能付费。我们将逐步停止提供免费服务,现有的免费网络可以选择付费升级为高级服务,或是转移到其它网站上,Flickr的免费模式同样没有带来好的效果,它不得不依靠广告获利。因此,华尔街的投资人林肯说,“免费模式就是一场数字游戏,多数公司都以失败收场”  显然,Evernote正在这场游戏中逐步获得胜利。

编辑本段Evernote评论

  善用某款软件——及任何工具、资源——的前提,是对该软件的深入认识。而所谓深入,不是指广度——了解(或掌握)该软件的N项(或99%)功能;也不是指深度——某项功能用到极致;而是知其定位——是什么、不是什么,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定位有错,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后续的研究与使用就会走上“高成本低收益”的歧路。  对EverNote,我虽未大用,但持续关注、介绍更新、推动翻译。有些网友受此影响去试用,却发现了很多缺点,于是失望和不理解。其原因,就在于对EverNote的定位认识。所以,我们就说一说,EverNote是什么,不是什么?  简单说,EverNote仍处在儿童期,代表着未来;不应以今天的标准、成人的标准去衡量。

从用户体验来看

  是稳定,不是快速:  EverNote团队长期的开发经验,以及精深的技术,确保了EverNote的稳定性。历史也证明了此点,数据再多,也鲜有崩溃。而多平台同步开发的策略,决定了牺牲性能换统一,无法对每一平台分别优化。尤其是Windows .Net架构更决定了windows客户端的运行速度。是简单易用、不是高效好用:  简单易用:EN的界面不算复杂、菜单项也比较少;更重要的是,不理会这些界面、菜单,也可以最简化的使用EverNote。比如,只要一条一条增加笔记,然后用搜索寻找笔记——无需使用tag功能、无需关注同步功能……  不高效好用:EverNote快捷键很弱,更不用说自定义、重复操作的宏录制了。文件目录之于Total Commander,文本字词段篇之于vim,笔记条目之于EverNote,都是管理对象与管理工具的关系。但前两者可运指如飞,屏幕随意念变化,软件与用户合一,甚至闭目操作;而后者只能看一步走一步,点一下再点一下。是广泛适用,不是专一深入:  多平台客户端让EverNote随时随处可用;文本、附件、手写、语音、照片几乎每种数字化形式都可作为笔记条目,但每一方面都难以做到精专。

从信息管理功能定位看

  是用来管理N个小节点(比如 1万条 0.1 KB的笔记),不适合管理长篇文档、大型附件。  是来自于新记录(自己写)、新收集(从它处copy或拍照),而不是来自已有信息的集中导入。  即便收集,也是摘录,不是全选复制、不是长篇导入。  是零散信息的堆积,不是知识体系的搭建。  是随手一扔,容忍信息混乱存在,而不需要费时整理,妄想让它们井然有序。  是需要时可以快速搜索到,召之即来;而不要指望你能记住某条笔记挂在哪些tag下面。  总之,是管理微而多而乱的信息体,但能快速搜索;不要妄图有序化。

从所处的历史位置看

  我曾称“三大变化,造就全新的EverNote 3” ,但这个“新”字在现在的大语境下,容易让人误认为空泛的赞美或标题党。所以,我再进一步明确:  "EverNote-v3-跨平台跨设备服务" 与 "EverNote-v2.exe" 是完全不同的战略产品,因而,与任何现有所谓的笔记管理、信息管理、资料收集、知识管理等软件,也都不一样。  写到这里,我头脑中浮现出一句英文 EverNote is new platform for new generation(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信息管理平台)。  在历史交替的视角下,我看到:  EverNote是成长,不是成熟。EN的功能丰富性比它们差很多,但是未来主导。甚至有低级bug,但bug终会修复。移动应用的大势将把目前一切传统笔记(极多功能、极多自定义)抛弃。  EverNote是长远潜力,不是一时。公司创始人拥有图形化文字识别的核心技术,后才创建公司;已获多项风投;有大型合作伙伴。  EverNote会有持续进步,但很难geek化。

如何选择

  如果选择EverNote,就要适应EverNote,而不要想改造EverNote。对比Gmail和传统的顶级Email client即知:在螺旋式发展的通道中,在物极必反的法则下,应用的简化,不是退化而是进化——它让我们再次回归本质:有价值的是数据本身,而非整理数据的过程。  EverNote首先是网络,其次才是本地。网络-本地的主辅关系正在发生转化,Gmail与传统邮件客户端的交替也说明了此点。  EverNote是信任,不是试用。不要期望太多导入导出功能,把数据放进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累之(我提倡不断检查、删除无用数据)。  EverNote是开放,不是封闭。但这种开放,超越了数据导出,体现在开放的API,与更多应用集成:语音识别,twitter管理,Email收集,iPhone地标……  伴随着未来移动端设备的数量远超PC,笔记的形式也会发生变化。枯燥的文本(无论是txt还是富文本)之外,会出现更多生动形式——比如录音、照片、视频——但它们同样支持内容及属性的搜索。而目前的软件中,似乎只有EverNote为此做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