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之中国特色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上瘾网络剧网盘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8:00
 

 团购在中国并不新鲜,而团购的网络营销模式却是正宗的舶来品。这一舶来品在中国着陆不到一年,便迅速蔓延开来。

  这其中有团购模式特质所致,如准入门槛低;价格优势明显;拥有强烈的“区域特性”、“商业特性”,即使在同一城市有多家团购网站,仍能很好地避开正面竞争等。而团购的遍地开花,更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

  法新社在其报道中称,在中国,购买到打折最多的商品已经成为一种全国性的消遣活动。由于中国人对于讨价还价有着极大的热情,以及该国巨大的互联网市场(互联网用户估计超过4.5亿),事实上任何东西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买卖。

  那么,在消费不断,购物不止的中国团购市场中,蕴藏着怎样的中国特色?

  特色一:“风”狂

  尽管团购网站背负着无高技术门槛、缺乏创新、难以规模化三座大山,但风险投资依然源源不断地向其注入巨额资金。

  过去一年电子商务领域的融资,其中三分之一投向团购:5151团购获得2000万元的风投,拉手网获得5500万美元两轮融资,美团网获得1500万美元两轮融资……

  易观资本数据显示,仅在去年下半年,独立的团购网站所获的总融资就达到了14亿元,这还不包括未公开的数据,以及门户网站或360公司、58同城这些长期盘踞在互联网的大佬在团购业务上的投入。

  源源不断的钱流向团购业更加剧了竞争态势,怀揣资金的团购网站开始在品牌推广上各显神通。一项不完全的数据表明,2011年,团购网站的广告投放计划已超过10亿。

  今年年初,美团网表示将进行1.3亿元的广告招标计划;糯米网表示将把2亿元广告投放到央视及地方卫视;团宝网在豪掷千万元签下明星代言后,宣布其2011年全年广告将投放5.5亿元;而刚刚上线不久的高朋网则重金购下114啦导航网站的黄金位置。

  市场投放来树立品牌的影响力,不是错误,“疯狂”的关键在于,靠着VC资金支持才能够一直“烧”下去的团购网站,如何解决同质化难题,如何获得消费的忠实黏性。

  特色二:雨后的山寨蘑菇

  广告大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团购网站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复制。在中国,这种复制的本领更是登峰造极。就如同雨后山林中的蘑菇,一瞬间便铺天盖地地冒出来,花色翻新。

  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3月,中国团购网站已经达到了3265家,也就是说,自去年3月首家团购网站诞生以来,中国的团购网站每天都在以近10家的速度进行扩张。

  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扩张速度,体现了中国人拿来主义精神,而且拿的有理有利。有拿来者称,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基本需求是一样的,只是美国人先看到了这个需求,中国引进来,用户喜欢就是有价值的。创新和发明是两码事,汽车和电话都不是中国发明的。引入总比旁观好,先进者比不进者好。

  在这样的理念支持下,中国互联网不断地复制者美国模式。只是,当“中国式抄袭”已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时,如此多的貌似神似,缺乏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和灵魂的网站,到底能走多远?

  特色三:信不信不由你

  野蛮增长的团购网站带来激烈竞争,让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团购市场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完全暴露出来,如同“疯狂派对”之后的一片狼藉。

  虚假宣传、虚假打折、品质缩水、售后服务缺位、物流服务滞后等等,让原本就缺乏安全感的中国消费者愈发不安起来。也给团购网站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信用危机。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