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如挖井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自然搜索权重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17:51

闲来无事,随便翻阅组里以前发表的论文,顿生感触----科研如挖井,而出成果则如打出了一口好井;要得到汩汩甘泉,不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址,还要锲而不舍地在同一片土地上辛勤耕耘.

更多的时候,努力比方向更重要,所以在选址的时候要有类似地质学家的敏锐目光,确定这片土地上劳动一段时间一定会找到水源;不过做研究生的时候大部分方向都是老板定的,眼光卓越的老板一般会告诉你,这个课题做出来一定能发很高档次的文章,而一般的老板则可能说,咱先做吧,看看会出什么结果.选好地址后,只有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找到水源,粗心大意的人则多数时候与甘泉失之交臂,没有耐力的人往往半途而废,而科研的棘手之处在于很难预测哪里是"the end of the story".就我个人来说,很多时候,不知道是该另辟蹊径,还是学习爱迪生的执著,相信在失败999次之后的第1000次一定会成功地发明灯泡?这样的人力物力投资到底值不值得?这是我的大多困惑所在.

对于研究组来说,集中多数人力物力打一口井似乎是一种很高产的方式.老板刚来时,组里大部分研究生都集中在纳米颗粒和嵌段共聚物的自主装上,结果很快就发了一篇Angew.Chem,接着又是Langmuir, JPCC,后来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研究生又在短时间内发了Small和JACS,并且这个课题目前还在继续延伸.目前可以说组里对这个体系的理解算是比较透彻了.相反,同时起步的其他课题虽然也有比较大的进展,但是相比这个课题来说略显零碎,不成体系,给人一种东打一枪西打一炮的感觉.不过老板的这种决策也不能说错,她当初选址的时候可能想到惟有广挖井才能保证实验室整体在一定时间内有所产出,而不是在一棵树上吊死(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只是对于研究生来说,是一种折磨.刚进组老板就给你一个实验室没有人以前做过的课题,而你不知深浅地一脚踏进去,就只有看造化了---要么运气特好,要么能力特强,才有可能短时间内出成果,而大多数人则郁闷至极.

在挖实验室工作这口井的同时,如果能够在家里另挖一口井以备不时之需就更好了.记得有这个一个故事,说两个和尚一直到山下同一条井里挑水,久而久之,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其中一个和尚发现另外一个和尚没有来挑水,他想,可能是他病了吧;但是接下来好长时间另外一个和尚都没有来挑水,他感到纳闷,就跑去问那个和尚.那个和尚指着院子里一口井说,这些年来我每天做完必须的功课后都会在这里挖一挖,几个星期前我终于挖出水来了,以后再也不用到山下挑水了.每天努力一点点,长期以来,终于有了自己的井,再也不用依靠别人了,这样也很不错嘛!更何况我们有研究生这样漫长而稳定的阶段去准备自己!不论朝哪个方向挖井,几年下来,相信收获都不小!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