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一章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造物节是什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19:54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
此徼:读jiao四声,边际的意思
此“常”,本为“恒”,避刘恒违,以后皆同,恒常之意。
此“妙”,作深微奥妙讲
此“玄”,苏辙说:凡远而无所至极者,其色必玄,故老子常以玄寄极也。这里的“玄”指深远不可测的东西
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恒常之道;而可以叫的出来之名,就不是恒常之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体无“,以观照“道”之奥妙;常体有,以观照“道”之端倪。“无”和“有”这两者,同源自不同的名称,都可以说是深远的,深远而又深远,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此章为道之总论,将道定义为形而上的东西,这个形而上的道是不可言说的,任何语言任何概念都无法表述它。
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概念,在老子学说中有四层含义:构成世界的实体;创造世界的动力;促使万物的规律;人类行为的准则。是一切存在的根源与动力,具有无限的潜在力与创造力。
     无与有是用来指称道的,用来表明道从无形质落实向有形质的一个活动过程。此处无并不是没有或零的意思,而是因为道之为一种潜动力,在其落实为有形质之前是不能为我们的感官所能认识的,这种不见其形的道老子称之为“无”。而这种不见其形的道却能产生天地万物,于是老子又引入“有”来形容道向下落实成有形质时介乎于有形质与无形质间的一种状态。由此可见,老子的“无”是潜藏无限生机的无,其蕴含着无限的“有”。因此“无”与“有”并不是对立的,相反其所表述的是一个形而上的道向下落实而生天地万物的一个过程,是连贯、连续的,这一连续性使得形而上的道与具体世界紧密的联系了起来。
PS
    既然“无”是用来表现道之无形质的特性,而“有”是这一无形质向有形质(天地万物)落实转化的一个连续过程,可不可以把“有”理解或想像为联系无形界之道与我们的纽带呢?是否可以,或就是从这样一个过程逆向去分析道的特质?。
 
在中文中的翻译中,参考了《易经》中"形而上、下"之说:《周易大传·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宋·张载注为:"形而上者是指无形体者,形而下者是指有形体者。" 所以在中国,与"形而下"的物理学区分开来,将其命名为形而上学。这里所谓的"",就是具体的器物,形而上当然是超出器物之上的更高层次了,那就是精神。形而下就普通器物范畴之内的,不上档次的。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