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管理读后感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16:26

 

1.           缓存是用来缓解CPU与内存之间的速度差。
2.           目前常用的是DDR和DDR II的内存;DDR内存的针脚数为184,DDR II内存的针脚240。
3.           OSI(open system internetwork)七层:“无数亡灵会表演”——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4.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协议与服务之间的介质为SAP
5.           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
6.           协议是一种规则,是通讯双方相互约定的。
7.           面向连接服务:先建立连接再传输数据,之后断开连接。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包不需要携带目的地址。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8.           无连接服务: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直接发送数据。每个报文都带有完整的目的地址。不保证报文传输的可靠性。
9.           下面是OSI七层的基本框架
10.                  高层数据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PDU 
        TCP/UDP头+高层数据               传输层                 
IP包头+ TCP/UDP头+高层数据               网络层                  报文
LLC子层+ IP包头+ TCP/UDP头+高层数据     LLC子层               
帧MAC子层+ LLC子层+ IP包头+ TCP/UDP头+高层数据+FCS          
 0 1 代码                                                          比特流
11.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比较
 
相同点:
两者都是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
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
下层对上层提供服务。
 
不同点:
OSI是先有模型;TCP/IP是先有协议,后有模型。
OSI适用于各种协议栈;TCP/IP只适用于TCP/IP网络
层次数量不同
 
10.       物理层功能: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传输数据。
11.       带宽指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可使用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UTP非屏蔽双绞线、STP屏蔽双绞线。
12.       综合布线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
13.       物理层设备:中继器(放大信号)、集线器(多端口的中继器)。
14.       物理层是网络的最底层,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即信道),物理层传输的单位是比特。
15.       物理层关心的是信号、接口和传输介质。
16.       计算RI-45接头的用量 m=n*4+n*4*15%(m:表示RI-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量)
17.       计算信息模块的用量m=1.03n(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18.      整幢楼的用线量=每层楼用线量的总和
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插座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19.数据链路层的功能:a、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与拆除;b、帧包装、帧传输、帧同步;c、帧的差错恢复、流量控制。
      20.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以太网采用CSMA/CD避免信号的冲突。工作原理:
 发送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
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
在发送时,边发边继续监听
若监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
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称为退避)以后,再重新尝试
21.交换机数据转发原理
转发: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表单播转发数据帧
学习:MAC地址表是交换机通过学习接收的数据帧的源MAC地址来形成的
广播:如果目标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没有,交换机就向除接收到该数据帧的端口外的其他所有端口广播该数据帧。
更新:交换机MAC地址表的老化时间是300秒 交换机如果发现一个帧的入端口和MAC地址表中源MAC地址的所在端口不同,交换机将MAC 地址重新学习到新的端口。
22:交换机的每个端口访问另一个端口时,都有一条专有的线路,不会产生冲突。
广播域指接收同样广播消息的节点的集合
交换机分割冲突域,但是不分割广播域,即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属于同一个广播域
23:交换机的内部交换方式:存储转发、快速转发、分段过滤。
24: 用户模式:Switch>
特权模式:Switch>enable
                 Switch#
全局配置模式:Switch#config terminal
                     Switch(config)#
接口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0/1
                      Switch(config-if)#
Line模式:Switch(config)#line console 0
                 Switch(config-line)#
25:switch(config)#enable password cisco 配置enable明文口令
   Switch(config)#enable secret ciscolab 配置enable加密口令
26:配置网关——switch(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92.168.1.100
    查看Mac地址表——switch(config)#show mac-address-table
    查看邻接信息——Show cdp ?
27:保存交换机的配置——switch#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Switch#write
28: 恢复设备出厂默认值——switch#erase startup-config
                          switch#reload
29: vlan分割广播域,交换机分割冲突域
    查看vlan的信息:show vlan brief
30: vlan标识的种类:ISL(Cisco私有协议 30个字节)、IEEE802.1Q(4个字节)
31:switch(config)#int int-id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配置接口的Trunk模式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dynamic ? 配置接口为动态协商模式
32: 网络层的功能:定义了机遇IP协议的逻辑地址、连接不同的媒介类型、选择数据通过网络的最佳路径。
33:ARP协议: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windows操作系统中查看ARP缓存的查询:arp –a    arp –d 清空ARP缓存表
Cisco路由器上——route#show ip arp
      34:ICMP协议:
          ICMP消息通过IP数据报传送,被用来发送错误和控制消息。
   35:静态路由是由管理员手工配置的,是单向的。
当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找不到目标网络的路由条目时,路由器把请求转发到默认路由接口。
静态路由的特点:
路由表是手工设置的
除非网络管理员干预,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
路由表的形成不需要占用网络资源
适用环境:一般用于网络规模很小、拓扑结构固定的网络中
 
默认路由(末梢网络:一端对外连接)
特点:在所有路由类型中,默认路由的优先级最低
适用环境:一般应用在只有一个出口的末端网络中或作为其他路由的补充
36:路由器的配置模式:
用户模式:Router>
特权模式:Router#
全局配置模式:Router(config)#
接口配置模式:Router(config-if)#
子接口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interface fa0/0.1
Router(config-subif)#
Line模式:Router(config-line)#
路由模式:Router(config-router)#
查看路由表:route#show ip route
37: 路由器配置密码:
配置控制台密码
route(config)#line console 0
route((config_line)#login
route((config_line)#password cisco
 
配置特权模式密码
route(config)#enable password cisco
 
配置加密保存的密码
route(config)#enable secret 1234
 
对所有密码加密
route(config)#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配置路由器的banner信息
route(config)#banner motd $This is Aptech
company’s Router! Please don’t change the
configuration without permission! $
 
配置路由器接口的描述信息
route(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route(config_if)#description This is a fast ethernet
 port used to connecting the company’s intranet!
配置控制台会话时间
route(config)#line console 0
route(config_line)#exec-timeout 0 0
 
配置控制台输出日志同步
route(config)#line console 0
route(config_line)#logging synchronous
 
 配置禁用DNS
route(config)#no ip domain-lookup
路由器密码恢复:
进入ROM Monitor模式
修改配置寄存器的值,启动时绕过startup-config文件:
rommon1>confreg 0x2142
rommon2>reset
startup-config覆盖running-config:
Router#copy startup-config running-config
修改密码:
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cisco
修改配置寄存器的值:
Router(config)#config-register 0x2102
38:路由器与交换机之间的单臂路由:
Router(config)# interface f0/0.1
Router(config-subif)# encapsolution dot1q 1 (“1“表示vlan 标号)
Router(config-sub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192.168.1.1是PC的网关)
 
Router(config)# interface f0/0.2
Router(config-subif)# encapsolution dot1q 2   (“2“表示vlan 标号)
Router(config-subif)# 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192.168.2.1是PC的网关)
39:RIP路由协议:
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和维护路由表的过程。
基于某种路由协议实现的。
动态路由的特点
减少管理任务、占用网络带宽。
40: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RIP是一个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41:RIP工作原理——路由表的形成
当路由器的更新周期30s到了时候,会向邻居发送路由表
再过30s,路由器的第二个更新周期到了,再次发送路由表
RIP以跳数作为唯一的度量值
RIP路由协议向邻居发送整个路由表信息
 RIP路由协议以跳数作为度量值根据跳数的多少来选择最佳路由
 最大跳数为15跳,16跳为不可达
 经过一系列路由更新,网络中每个路由器都具有一张完整的路由表的过程,称为收敛
42:RIP计时器:
更新计时器
路由器每隔30秒从每个启动RIP协议的接口发送出路由更新信息
无效计时器
如果一条路由在180s内没有收到更新,这条路由的跳数将记为16
刷新计时器
如果这条路由在被记为16跳后,60s内还没有收到更新,则将这条路由从路由表中删除
如果一个目标的距离增加或变为不可达,启动抑制计时器(180s),直到抑制计时器超时,路由器才接收有关于这条路由的更新信息
作用是防止路由抖动
 
43:水平分割是一个规则,用来防止路由环路的产生
    规则:从一个接口上学习到的路由消息,不再从这个接口发送出去
44:有类路由与无类路由
根据路由协议,在进行路由信息宣告时,是否包含网络掩码,可以把路由协议分为两种:
一种是有类路由(Classful)协议,它们在宣告路由信息时不携带网络掩码
一种是无类路由(Classless)协议,它们在宣告路由信息时携带网络掩码
45:RIP路由协议的版本:
    RIP v1
发送路由更新时不携带子网掩码,属于有类路由协议
发送路由更新时,目标地址为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RIP v2
发送路由更新时携带子网掩码,属于无类路由协议
发送路由更新时,目标地址为组播地址:224.0.0.9
RIP v1不支持不连续子网
RIP v2 发送路由更新时,携带子网掩码,因此支持不连续子网
46:RIP v1路由协议的配置
启动RIP进程
Router(config)# router rip
 
 宣告主网络号
Router(config-router)# network network-number
查看路由表
Router# show ip route
 
 查看路由协议配置
Router# show ip protocols
 
 打开RIP协议调试命令
Rouetr# debug ip rip
47:使用RIP协议使用版本2
Router(config)# 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 version 2         配置版本2
Router(config-router)# no auto-summary   版本2默认情况下边界自动汇总,如果支持可变长子网,需要配置为不进行自动汇总
Router#show ip protocal 查看路由协议配置
Router#debug ip rip   打开RIP协议调试命令
48:传输层的作用:IP层提供点到点的连接、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连接
TCP:传输控制协议、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传输效率低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服务、传输效率高
49: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
四次挥手:
50:TCP的应用
21 ——FTP、23——telnet、25——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53——DNS(域名服务)、80——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51:UDP的使用
63——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53——DNS(域名服务)、123——NTP(网络时间协议)、111——RPC (远程过程调用)
UDP没有流控机制、UDP只有校验和来提供差错控制
64:常见的应用层协议:DNS、SMTP与POP3、HTTP与HTTPS、Telnet、FTP与TFTP(UDP 69)
HTTPS——443
65:telnet的操作
在路由器上配置VTY口令
     Router(config)#line vty 0 4
     Router(config-line)#login
     Router(config-line)#password cisco
 
 配置enable的口令
     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123
66:TFTP在Cisco设备上的应用
下载路由器上的IOS
     Router#copy flash tftp
 
上传IOS到路由器
     Router#copy tftp flash
 
下载路由器上配置文件
     Router#copy nvram tftp
 
上传配置文件到路由器
     Router#copy tftp:startup-config nvram
 
 
 
 
6/19/2009 1:36:22 AM
 
 
 
 
 
 
 
 
 
 
1.           缓存是用来缓解CPU与内存之间的速度差。
2.           目前常用的是DDR和DDR II的内存;DDR内存的针脚数为184,DDR II内存的针脚240。
3.           OSI(open system internetwork)七层:“无数亡灵会表演”——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4.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协议与服务之间的介质为SAP
5.           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
6.           协议是一种规则,是通讯双方相互约定的。
7.           面向连接服务:先建立连接再传输数据,之后断开连接。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包不需要携带目的地址。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8.           无连接服务: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直接发送数据。每个报文都带有完整的目的地址。不保证报文传输的可靠性。
9.           下面是OSI七层的基本框架
10.                  高层数据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PDU 
        TCP/UDP头+高层数据               传输层                 
IP包头+ TCP/UDP头+高层数据               网络层                  报文
LLC子层+ IP包头+ TCP/UDP头+高层数据     LLC子层               
帧MAC子层+ LLC子层+ IP包头+ TCP/UDP头+高层数据+FCS          
 0 1 代码                                                          比特流
11.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比较
 
相同点:
两者都是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
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
下层对上层提供服务。
 
不同点:
OSI是先有模型;TCP/IP是先有协议,后有模型。
OSI适用于各种协议栈;TCP/IP只适用于TCP/IP网络
层次数量不同
 
10.       物理层功能: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传输数据。
11.       带宽指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可使用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UTP非屏蔽双绞线、STP屏蔽双绞线。
12.       综合布线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
13.       物理层设备:中继器(放大信号)、集线器(多端口的中继器)。
14.       物理层是网络的最底层,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即信道),物理层传输的单位是比特。
15.       物理层关心的是信号、接口和传输介质。
16.       计算RI-45接头的用量 m=n*4+n*4*15%(m:表示RI-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量)
17.       计算信息模块的用量m=1.03n(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18.      整幢楼的用线量=每层楼用线量的总和
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插座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19.数据链路层的功能:a、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与拆除;b、帧包装、帧传输、帧同步;c、帧的差错恢复、流量控制。
      20.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以太网采用CSMA/CD避免信号的冲突。工作原理:
 发送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
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
在发送时,边发边继续监听
若监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
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称为退避)以后,再重新尝试
21.交换机数据转发原理
转发: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表单播转发数据帧
学习:MAC地址表是交换机通过学习接收的数据帧的源MAC地址来形成的
广播:如果目标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没有,交换机就向除接收到该数据帧的端口外的其他所有端口广播该数据帧。
更新:交换机MAC地址表的老化时间是300秒 交换机如果发现一个帧的入端口和MAC地址表中源MAC地址的所在端口不同,交换机将MAC 地址重新学习到新的端口。
22:交换机的每个端口访问另一个端口时,都有一条专有的线路,不会产生冲突。
广播域指接收同样广播消息的节点的集合
交换机分割冲突域,但是不分割广播域,即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属于同一个广播域
23:交换机的内部交换方式:存储转发、快速转发、分段过滤。
24: 用户模式:Switch>
特权模式:Switch>enable
                 Switch#
全局配置模式:Switch#config terminal
                     Switch(config)#
接口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0/1
                      Switch(config-if)#
Line模式:Switch(config)#line console 0
                 Switch(config-line)#
25:switch(config)#enable password cisco 配置enable明文口令
   Switch(config)#enable secret ciscolab 配置enable加密口令
26:配置网关——switch(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92.168.1.100
    查看Mac地址表——switch(config)#show mac-address-table
    查看邻接信息——Show cdp ?
27:保存交换机的配置——switch#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Switch#write
28: 恢复设备出厂默认值——switch#erase startup-config
                          switch#reload
29: vlan分割广播域,交换机分割冲突域
    查看vlan的信息:show vlan brief
30: vlan标识的种类:ISL(Cisco私有协议 30个字节)、IEEE802.1Q(4个字节)
31:switch(config)#int int-id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配置接口的Trunk模式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dynamic ? 配置接口为动态协商模式
32: 网络层的功能:定义了机遇IP协议的逻辑地址、连接不同的媒介类型、选择数据通过网络的最佳路径。
33:ARP协议: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windows操作系统中查看ARP缓存的查询:arp –a    arp –d 清空ARP缓存表
Cisco路由器上——route#show ip arp
      34:ICMP协议:
          ICMP消息通过IP数据报传送,被用来发送错误和控制消息。
   35:静态路由是由管理员手工配置的,是单向的。
当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找不到目标网络的路由条目时,路由器把请求转发到默认路由接口。
静态路由的特点:
路由表是手工设置的
除非网络管理员干预,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
路由表的形成不需要占用网络资源
适用环境:一般用于网络规模很小、拓扑结构固定的网络中
 
默认路由(末梢网络:一端对外连接)
特点:在所有路由类型中,默认路由的优先级最低
适用环境:一般应用在只有一个出口的末端网络中或作为其他路由的补充
36:路由器的配置模式:
用户模式:Router>
特权模式:Router#
全局配置模式:Router(config)#
接口配置模式:Router(config-if)#
子接口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interface fa0/0.1
Router(config-subif)#
Line模式:Router(config-line)#
路由模式:Router(config-router)#
查看路由表:route#show ip route
37: 路由器配置密码:
配置控制台密码
route(config)#line console 0
route((config_line)#login
route((config_line)#password cisco
 
配置特权模式密码
route(config)#enable password cisco
 
配置加密保存的密码
route(config)#enable secret 1234
 
对所有密码加密
route(config)#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配置路由器的banner信息
route(config)#banner motd $This is Aptech
company’s Router! Please don’t change the
configuration without permission! $
 
配置路由器接口的描述信息
route(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route(config_if)#description This is a fast ethernet
 port used to connecting the company’s intranet!
配置控制台会话时间
route(config)#line console 0
route(config_line)#exec-timeout 0 0
 
配置控制台输出日志同步
route(config)#line console 0
route(config_line)#logging synchronous
 
 配置禁用DNS
route(config)#no ip domain-lookup
路由器密码恢复:
进入ROM Monitor模式
修改配置寄存器的值,启动时绕过startup-config文件:
rommon1>confreg 0x2142
rommon2>reset
startup-config覆盖running-config:
Router#copy startup-config running-config
修改密码:
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cisco
修改配置寄存器的值:
Router(config)#config-register 0x2102
38:路由器与交换机之间的单臂路由:
Router(config)# interface f0/0.1
Router(config-subif)# encapsolution dot1q 1 (“1“表示vlan 标号)
Router(config-sub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192.168.1.1是PC的网关)
 
Router(config)# interface f0/0.2
Router(config-subif)# encapsolution dot1q 2   (“2“表示vlan 标号)
Router(config-subif)# 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192.168.2.1是PC的网关)
39:RIP路由协议:
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和维护路由表的过程。
基于某种路由协议实现的。
动态路由的特点
减少管理任务、占用网络带宽。
40: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RIP是一个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41:RIP工作原理——路由表的形成
当路由器的更新周期30s到了时候,会向邻居发送路由表
再过30s,路由器的第二个更新周期到了,再次发送路由表
RIP以跳数作为唯一的度量值
RIP路由协议向邻居发送整个路由表信息
 RIP路由协议以跳数作为度量值根据跳数的多少来选择最佳路由
 最大跳数为15跳,16跳为不可达
 经过一系列路由更新,网络中每个路由器都具有一张完整的路由表的过程,称为收敛
42:RIP计时器:
更新计时器
路由器每隔30秒从每个启动RIP协议的接口发送出路由更新信息
无效计时器
如果一条路由在180s内没有收到更新,这条路由的跳数将记为16
刷新计时器
如果这条路由在被记为16跳后,60s内还没有收到更新,则将这条路由从路由表中删除
如果一个目标的距离增加或变为不可达,启动抑制计时器(180s),直到抑制计时器超时,路由器才接收有关于这条路由的更新信息
作用是防止路由抖动
 
43:水平分割是一个规则,用来防止路由环路的产生
    规则:从一个接口上学习到的路由消息,不再从这个接口发送出去
44:有类路由与无类路由
根据路由协议,在进行路由信息宣告时,是否包含网络掩码,可以把路由协议分为两种:
一种是有类路由(Classful)协议,它们在宣告路由信息时不携带网络掩码
一种是无类路由(Classless)协议,它们在宣告路由信息时携带网络掩码
45:RIP路由协议的版本:
    RIP v1
发送路由更新时不携带子网掩码,属于有类路由协议
发送路由更新时,目标地址为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RIP v2
发送路由更新时携带子网掩码,属于无类路由协议
发送路由更新时,目标地址为组播地址:224.0.0.9
RIP v1不支持不连续子网
RIP v2 发送路由更新时,携带子网掩码,因此支持不连续子网
46:RIP v1路由协议的配置
启动RIP进程
Router(config)# router rip
 
 宣告主网络号
Router(config-router)# network network-number
查看路由表
Router# show ip route
 
 查看路由协议配置
Router# show ip protocols
 
 打开RIP协议调试命令
Rouetr# debug ip rip
47:使用RIP协议使用版本2
Router(config)# 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 version 2         配置版本2
Router(config-router)# no auto-summary   版本2默认情况下边界自动汇总,如果支持可变长子网,需要配置为不进行自动汇总
Router#show ip protocal 查看路由协议配置
Router#debug ip rip   打开RIP协议调试命令
48:传输层的作用:IP层提供点到点的连接、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连接
TCP:传输控制协议、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传输效率低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服务、传输效率高
49: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
四次挥手:
50:TCP的应用
21 ——FTP、23——telnet、25——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53——DNS(域名服务)、80——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51:UDP的使用
63——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53——DNS(域名服务)、123——NTP(网络时间协议)、111——RPC (远程过程调用)
UDP没有流控机制、UDP只有校验和来提供差错控制
64:常见的应用层协议:DNS、SMTP与POP3、HTTP与HTTPS、Telnet、FTP与TFTP(UDP 69)
HTTPS——443
65:telnet的操作
在路由器上配置VTY口令
     Router(config)#line vty 0 4
     Router(config-line)#login
     Router(config-line)#password cisco
 
 配置enable的口令
     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123
66:TFTP在Cisco设备上的应用
下载路由器上的IOS
     Router#copy flash tftp
 
上传IOS到路由器
     Router#copy tftp flash
 
下载路由器上配置文件
     Router#copy nvram tftp
 
上传配置文件到路由器
     Router#copy tftp:startup-config nvram
 
 
 
 
6/19/2009 1:36:22 AM
 
 
 
 
 
 

1.           缓存是用来缓解CPU与内存之间的速度差。

2.           目前常用的是DDR和DDR II的内存;DDR内存的针脚数为184,DDR II内存的针脚240。

3.           OSI(open system internetwork)七层:“无数亡灵会表演”——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4.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协议与服务之间的介质为SAP

5.           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

6.           协议是一种规则,是通讯双方相互约定的。

7.           面向连接服务:先建立连接再传输数据,之后断开连接。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包不需要携带目的地址。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8.           无连接服务: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直接发送数据。每个报文都带有完整的目的地址。不保证报文传输的可靠性。

9.           下面是OSI七层的基本框架

10.                  高层数据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PDU 

        TCP/UDP+高层数据               传输层                 

IP包头+ TCP/UDP+高层数据               网络层                  报文

LLC子层+ IP包头+ TCP/UDP+高层数据     LLC子层               

MAC子层+ LLC子层+ IP包头+ TCP/UDP+高层数据+FCS          

 0 1 代码                                                          比特流

11.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比较

 

相同点:

两者都是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

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

下层对上层提供服务。

 

不同点:

OSI是先有模型;TCP/IP是先有协议,后有模型。

OSI适用于各种协议栈;TCP/IP只适用于TCP/IP网络

层次数量不同

 

10.       物理层功能: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传输数据。

11.       带宽指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可使用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UTP非屏蔽双绞线、STP屏蔽双绞线。

12.       综合布线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

13.       物理层设备:中继器(放大信号)、集线器(多端口的中继器)。

14.       物理层是网络的最底层,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即信道),物理层传输的单位是比特。

15.       物理层关心的是信号、接口和传输介质。

16.       计算RI-45接头的用量 m=n*4+n*4*15%m:表示RI-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量)

17.       计算信息模块的用量m=1.03n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18.      整幢楼的用线量=每层楼用线量的总和

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插座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19.数据链路层的功能:a、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与拆除;b、帧包装、帧传输、帧同步;c、帧的差错恢复、流量控制。

      20.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以太网采用CSMA/CD避免信号的冲突。工作原理:

 发送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

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

在发送时,边发边继续监听

若监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

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称为退避)以后,再重新尝试

21.交换机数据转发原理

转发: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表单播转发数据帧

学习:MAC地址表是交换机通过学习接收的数据帧的源MAC地址来形成的

广播:如果目标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没有,交换机就向除接收到该数据帧的端口外的其他所有端口广播该数据帧。

更新:交换机MAC地址表的老化时间是300秒 交换机如果发现一个帧的入端口和MAC地址表中源MAC地址的所在端口不同,交换机将MAC 地址重新学习到新的端口。

22:交换机的每个端口访问另一个端口时,都有一条专有的线路,不会产生冲突。

广播域指接收同样广播消息的节点的集合

交换机分割冲突域,但是不分割广播域,即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属于同一个广播域

23:交换机的内部交换方式:存储转发、快速转发、分段过滤。

24:  用户模式:Switch>

特权模式:Switch>enable

                 Switch#

全局配置模式:Switch#config terminal

                     Switch(config)#

接口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0/1

                      Switch(config-if)#

Line模式:Switch(config)#line console 0

                 Switch(config-line)#

25:switch(config)#enable password cisco  配置enable明文口令

   Switch(config)#enable secret ciscolab 配置enable加密口令

26:配置网关——switch(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92.168.1.100

    查看Mac地址表——switch(config)#show mac-address-table

    查看邻接信息——Show cdp ?

27:保存交换机的配置——switch#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Switch#write

28: 恢复设备出厂默认值——switch#erase startup-config

                          switch#reload

29: vlan分割广播域,交换机分割冲突域

    查看vlan的信息:show vlan brief

30: vlan标识的种类:ISL(Cisco私有协议 30个字节)、IEEE802.1Q(4个字节)

31:switch(config)#int int-id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配置接口的Trunk模式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dynamic ? 配置接口为动态协商模式

32: 网络层的功能:定义了机遇IP协议的逻辑地址、连接不同的媒介类型、选择数据通过网络的最佳路径。

33:ARP协议: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windows操作系统中查看ARP缓存的查询:arp –a    arp –d 清空ARP缓存表

Cisco路由器上——route#show ip arp

      34:ICMP协议:

          ICMP消息通过IP数据报传送,被用来发送错误和控制消息。

   35:静态路由是由管理员手工配置的,是单向的。

当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找不到目标网络的路由条目时,路由器把请求转发到默认路由接口。

静态路由的特点:

路由表是手工设置的

除非网络管理员干预,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

路由表的形成不需要占用网络资源

适用环境:一般用于网络规模很小、拓扑结构固定的网络中

 

默认路由(末梢网络:一端对外连接)

特点:在所有路由类型中,默认路由的优先级最低

适用环境:一般应用在只有一个出口的末端网络中或作为其他路由的补充

36:路由器的配置模式:

用户模式:Router>

特权模式:Router#

全局配置模式:Router(config)#

接口配置模式:Router(config-if)#

子接口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interface fa0/0.1

Router(config-subif)#

Line模式:Router(config-line)#

路由模式:Router(config-router)#

查看路由表:route#show ip route

37: 路由器配置密码:

配置控制台密码

route(config)#line console 0

route((config_line)#login

route((config_line)#password cisco

 

配置特权模式密码

route(config)#enable password cisco

 

配置加密保存的密码

route(config)#enable secret 1234

 

对所有密码加密

route(config)#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配置路由器的banner信息

route(config)#banner motd $This is Aptech

company’s Router! Please don’t change the

configuration without permission! $

 

配置路由器接口的描述信息

route(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route(config_if)#description This is a fast ethernet

 port used to connecting the company’s intranet!

配置控制台会话时间

route(config)#line console 0

route(config_line)#exec-timeout 0 0

 

配置控制台输出日志同步

route(config)#line console 0

route(config_line)#logging synchronous

 

 配置禁用DNS

route(config)#no ip domain-lookup

路由器密码恢复:
进入ROM Monitor模式

修改配置寄存器的值,启动时绕过startup-config文件:

rommon1>confreg 0x2142

rommon2>reset

startup-config覆盖running-config:

Router#copy startup-config running-config

修改密码:

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cisco

修改配置寄存器的值:

Router(config)#config-register 0x2102

38:路由器与交换机之间的单臂路由:

Router(config)# interface f0/0.1

Router(config-subif)# encapsolution dot1q 1  (“1“表示vlan 标号)

Router(config-sub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192.168.1.1是PC的网关)

 

Router(config)# interface f0/0.2

Router(config-subif)# encapsolution dot1q 2   (“2“表示vlan 标号)

Router(config-subif)# 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192.168.2.1是PC的网关)

39:RIP路由协议:

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和维护路由表的过程。

基于某种路由协议实现的。

动态路由的特点

减少管理任务、占用网络带宽。

40: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RIP是一个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41:RIP工作原理——路由表的形成

当路由器的更新周期30s到了时候,会向邻居发送路由表

再过30s,路由器的第二个更新周期到了,再次发送路由表

RIP以跳数作为唯一的度量值

RIP路由协议向邻居发送整个路由表信息

 RIP路由协议以跳数作为度量值根据跳数的多少来选择最佳路由

 最大跳数为15跳,16跳为不可达

 经过一系列路由更新,网络中每个路由器都具有一张完整的路由表的过程,称为收敛

42:RIP计时器:

更新计时器

路由器每隔30秒从每个启动RIP协议的接口发送出路由更新信息

无效计时器

如果一条路由在180s内没有收到更新,这条路由的跳数将记为16

刷新计时器

如果这条路由在被记为16跳后,60s内还没有收到更新,则将这条路由从路由表中删除

如果一个目标的距离增加或变为不可达,启动抑制计时器(180s),直到抑制计时器超时,路由器才接收有关于这条路由的更新信息

作用是防止路由抖动

 

43:水平分割是一个规则,用来防止路由环路的产生

    规则:从一个接口上学习到的路由消息,不再从这个接口发送出去

44:有类路由与无类路由

根据路由协议,在进行路由信息宣告时,是否包含网络掩码,可以把路由协议分为两种:

一种是有类路由(Classful)协议,它们在宣告路由信息时不携带网络掩码

一种是无类路由(Classless)协议,它们在宣告路由信息时携带网络掩码

45:RIP路由协议的版本:

    RIP v1

发送路由更新时不携带子网掩码,属于有类路由协议

发送路由更新时,目标地址为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RIP v2

发送路由更新时携带子网掩码,属于无类路由协议

发送路由更新时,目标地址为组播地址:224.0.0.9

RIP v1不支持不连续子网

RIP v2 发送路由更新时,携带子网掩码,因此支持不连续子网

46:RIP v1路由协议的配置

启动RIP进程

Router(config)# router rip

 

 宣告主网络号

Router(config-router)# network network-number

查看路由表

Router# show ip route

 

 查看路由协议配置

Router# show ip protocols

 

 打开RIP协议调试命令

Rouetr# debug ip rip

47:使用RIP协议使用版本2

Router(config)# 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 version 2         配置版本2

Router(config-router)# no auto-summary   版本2默认情况下边界自动汇总,如果支持可变长子网,需要配置为不进行自动汇总

Router#show ip protocal  查看路由协议配置

Router#debug ip rip   打开RIP协议调试命令

48:传输层的作用:IP层提供点到点的连接、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连接

TCP:传输控制协议、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传输效率低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服务、传输效率高

49: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

四次挥手:

50:TCP的应用

21 ——FTP、23——telnet、25——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53——DNS(域名服务)、80——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51:UDP的使用

63——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53——DNS(域名服务)、123——NTP(网络时间协议)、111——RPC (远程过程调用)

UDP没有流控机制、UDP只有校验和来提供差错控制

64:常见的应用层协议:DNS、SMTP与POP3、HTTP与HTTPS、Telnet、FTP与TFTP(UDP 69)

HTTPS——443

65:telnet的操作

在路由器上配置VTY口令

     Router(config)#line vty 0 4

     Router(config-line)#login

     Router(config-line)#password cisco

 

 配置enable的口令

     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123

66:TFTP在Cisco设备上的应用

下载路由器上的IOS

     Router#copy flash tftp

 

上传IOS到路由器

     Router#copy tftp flash

 

下载路由器上配置文件

     Router#copy nvram tftp

 

上传配置文件到路由器

     Router#copy tftp:startup-config nvram

 

 

 

 

6/19/2009 1:36:22 AM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