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干你所能学习的一切东西

来源:互联网 发布:二进制算法公式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17:50

读大学的时候,我去一家广告公司参加实习,做平面设计。我的工作就是在一台32M内存,15寸显示器的电脑上,为客户制作报纸平面广告。那是一个晚报鼎盛的时代,客户很多。大部分客户都是做报纸“通栏”,因为便宜,两万一天。如果遇到大客户,或者富翁登整版征婚广告,赚得就多了,因为象扬子晚报这样的大报,整版要十二万一天。我发现我很喜欢设计一样东西的感觉。

后来我又开始做销售和市场。我联系了很多客户,却只成功的给一家电脑装机商卖出过一个通栏,还给了很大的折扣。我做的最大的市场活动就是帮助诺基亚推广8110滑盖手机,5110百变手机。广告公司完全放手让我去做,我就招募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近百个学生轰轰烈烈的搞了一回。三四个活动做下来,学会了怎么去“吸引别人的眼球”。我发现我很喜欢销售一样东西的感觉。

但是我的专业是数学,我最大的兴趣是计算机。我一直都不清楚我在广告公司做的这些事情和我将来找工作有什么关系,直到大四,我必须要开始做简历的时候。

环肥燕瘦,现在的简历讲究“薄”,而当时的简历以“厚”为美。大家把所有写过的论文、得过的奖励、四六级证书、推荐信和所有能找得到的东西都装订在一起做成一本“毛选”状。我觉得这东西能吸引眼球吗?面试官会花两个半小时来读这份史记吗?当时的简历都是用A4纸打印的,因为在广告公司,所以我了解到有一种Letter纸比A4略宽一点、略短一点。我用尽我所学,做了一本彩色的、非常精美的小册子,Letter纸对折,中脊装订。我在想象,当人事部整理上百份简历的时候,一定会发现有一份简历宽一点,放在中间不整齐,就把它剔出来放在前面。一看彩色的,就翻开来看一看,里面更加精美,就饶有兴趣地读一读,发现了我精心陈述的特长、资历,这样我就获得了注意。我一共只投了两份简历,获得了两个面试通知,然后挑选了其中一家公司。

我回过头来看那个时候,蓦然发现,那些你所学过的东西,尽管学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用,但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能够派上大用场。

如果我当时不去好好的学,只是把设计、市场当一份薪水来源,就不一定有机会进入我向往的那家公司;如果我做工程师的时候不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好、客户服务的感觉培养好,今天做管理就很难有那种强烈的“同理心”;如果不是在做项目的时候,顺便学习、报考了项目管理专家的认证,就不会有后来出去给企业讲课的机会,把自己放在更大的挑战里面成长。

在每件事情、每个职位上,榨干你所能学习的一切东西。不要手软。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