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工厂可以比在家还安全——杜邦公司安全管理咨询媒体见面会安全话题实录

来源:互联网 发布:软件测试 合理化建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02:23

 

在化工厂可以比在家还安全
——杜邦公司安全管理咨询媒体见面会安全话题实录

 

“会议开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离开这个会议室的安全通道。一旦在这次会议上发生紧急情况,大家可以听我们的指挥,从会议室后侧的门出去,左转有个距离最近的安全出口,大家可以从那里逃离现场。”在杜邦公司最近召开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杜邦公司安全管理咨询部大中国区总经理邹飚这样做了开场白。
 在这次主题为杜邦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媒体见面会上,邹飚和杜邦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安全管理咨询部全球总经理魏杰铭谈到的杜邦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诸多理念和实践,让记者耳目一新。


安全是企业根本

记者:杜邦已有208年的历史,在安全方面是否有过血的教训?
 魏杰铭:是的,同中国许多企业一样,杜邦对安全理念的塑造,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被动到主动的漫长过程,也曾有过惨痛的教训。 {1802年,杜邦建立于美国特拉华州的白兰地河畔,产品就是黑火药。在此后将近100年的时间里,杜邦的主营业务始终没能脱离黑火药的生产。创始人杜邦先生在厂房选址及车间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因爆炸造成损失的可能,并将其减到最小。如将工厂设立在河边,并将河的一面建成木板墙,再加上向河倾斜的薄屋顶。这样一旦发生爆炸,可将爆炸的威力导向上方和河流,避免伤及其他车间和工人。% L% D+ } ]5 S  ~1 Q. f6 C: R
尽管如此,伤亡事故还是难以避免。1818年3月,一名工作人员因醉酒没有按规定程序操作而造成了爆炸。在那次事故中,100多名员工中有40多人伤亡,企业一度濒临破产。所幸当时美国的西部开发为杜邦的黑火药产品提供了巨大市场,杜邦公司得以存活下来。8 y2 L# K' U7 F. Q9 g& ?6 P
记者:杜邦从这次事故中吸取到了什么教训?

 魏杰铭:刻骨铭心的事故让杜邦先生体会到,设备和厂房的安全并不能完全杜绝安全事故,真正的安全,必须靠制度和意识来保证。 $ N2 W,此后,杜邦公司在内部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为了做到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负责,杜邦先生一家都住在工厂里。这意味着,如果发生爆炸,杜邦家人的房子将与员工住的房屋共命运。, c0 g- D, r% J: p- H+ j1 K) {
8 t, H! V! a. |! N9 D( v1 M
! s: A9 g7 }& G
直至现在,杜邦公司总部的会议室里仍然存放着杜邦先生当年亲自签署的安全生产规程。规程里强调了两点:各级管理层必须对安全负责;在杜邦的高级管理层进入新工厂亲自操作以前,任何员工不得私自进入新工厂。
200多年来,杜邦先生及其继任者们不折不扣地执行着这些规程,形成了杜邦独特的安全文化。杜邦的最高管理层,把管理理念像瀑布一样从企业的最高层推行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当中。杜邦每一层级的管理人员上至总经理,下到生产一线的主管,在安全上都要对其上级作出保证,对下级负责。因此,总经理也就成了安全的总负责人,而其属下的每一个管理人员就成为贯穿整个经营和生产过程的安全控制触角。如今,杜邦的业务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拥有6万多名员工,但只要其中任何一个业务单元发生一起因安全而致使员工不能上班的事故,必须在24小时内通报给我本人。
安全是生活习惯
记者:《华尔街日报》曾报道说,杜邦对于员工安全的关心已到了有点疯狂的地步。你们的哪些做法让人看起来有点疯狂?
魏杰铭:经过过去几十年的统计,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人员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只有少数事故是由于不安全的工作状况造成的;而绝大多数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往往也可以通过提升安全行为来避免其带给我们的威胁。所以,杜邦一直通过各种措施来提升员工的安全行为。 S, n
在杜邦,有近乎苛刻的安全指南。比如在走廊上,员工没有紧急情况时不允许奔跑;员工上下楼梯必须扶扶手;笔筒里的笔全部笔尖朝下;打开抽屉取放东西后必须马上关好;人坐在椅子上,不能让座椅只有两条腿着地;椅背上不能挂衣服,统一挂在衣服架上;水杯必须带盖子;水杯必须远离电脑;会场上,插线板的电源线如果暴露在地面上,必须用胶带把电线固定在地面上。
邹飙: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针对农药生产的特殊性,对员工工作服的存放、清洗和废旧制服的处理都做出了相当具体而详细的规定,严禁员工将工作服穿出工厂。再比如东莞杜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规定,每位进入车间的员工都必须戴防护眼镜、身着制服以防化学药剂溅到眼睛或衣服上;每个工作室的出口处上方的指示灯要保持常明;每个车间都安装安全淋浴设施,包括紧急冲淋器和洗眼装置,每周有专人检查这些装置,测试有无故障。,
我再补充一条。我们有一个员工称之为“保命条款”的规定。这听起来或许有点儿夸张,就是坐车必须系安全带。如公司发现坐车不系安全带的员工,马上会将其开除。上海的出租车只有前排副驾驶的位置有安全带,后排都没有安全带,在这种情况下,杜邦的员工如果出去开会,就只能一人打一辆车。
记者:杜邦的安全理念包括工作之外吗?
魏杰铭:当然,工作之外的安全和工作之内的安全同等重要。从1953年开始,杜邦就规定,员工在家里做家务受了伤,要向公司报告。一些下属公司甚至对员工装修房子使用什么材料也提供相关的指导。
邹飙:我们发现,员工在上下班途中有可能遭遇安全事故。因此,根据不同情况,各分公司会向员工提出相应的要求。比如有的分公司要求骑自行车的员工下雨天过十字路口或转弯时,应取下雨帽通过,以免雨帽阻碍视线;骑车时避免使用随身听。再比如,东莞杜邦公司还为员工专门制作了“员工诊疗卡”。这样公司员工在外地出差或休假时,如遇到突发事故需要就诊或紧急治疗,即使在没有带钱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及时的医疗帮助。此卡的正面有员工的姓名、亲笔签名及身份证号码,背面印有公司负责人的姓名和电话,诊疗卡上还印着“东莞杜邦衷心感谢贵院照顾我们的员工。如员工无法支付现金,东莞杜邦保证支付全部费用,请将账目清单连同此卡一并寄往:……”的字样。
魏杰铭:令我们自豪的是,杜邦在全球已有若干家雇用2000名以上员工的工厂,在连续十多年的运转中,没有出现过一起工伤事故。杜邦的安全纪录也远远优于其他企业,杜邦员工上班时比下班后还要安全。
安全有商业价值
记者:什么叫把安全当作商业价值?
邹飚: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安全的产出比投入要大得多,这是杜邦的亲身体会。在安全上,每投入1元,可得到5~10元的回报。我们计算过,如果公司的安全记录仅达到美国工业安全平均指数,那么杜邦每年就要损失至少10亿美元。  D  L) [: w2
我们能看到的事故在表面上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如医疗费用、赔偿和管理费用的增加只是事故造成的全部损失的冰山一角;隐性的费用如生产及产品品质损失、产量损失、劳资关系矛盾、法律诉讼、公众形象的损失等其实是更加难以估量的。事实上,发生事故对员工士气、客户关系、企业形象的影响和伤害往往要比直接经济损失高得多。
另一方面,安全回报还体现在对外安全服务上。, ^( B6 s- W4 p3 X5 s4 n4 f
, /! D/ U2 G8 H! {+ t) H3 M# Z
记者:听说杜邦在对外安全服务方面早就有实践?; }! I0 f+ D8 d/ c6 h! s+ ?, T
& Z3 /' R# O" B  G
魏杰铭:是的。安全咨询业务是杜邦前任董事长贺利得先生倡导建立的,希望凭借杜邦200多年来积累的安全实践,为其他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安全咨询及实施上门指导,同时杜邦也以此获得利润。当时的副总裁柯爱伦女士直接领导这项业务。当时这个部门的成立是有争议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该业务的潜在商机。但杜邦还是坚持了下来。1998年,杜邦在全球成立安全管理咨询部,到如今已发展了分布在不同行业的几千家客户。客户取得的安全成效也很明显,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约翰逊中心在杜邦的帮助下,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了77%。2002年3月,该项业务正式进入中国,就是如今的杜邦安全管理咨询部。

邹飚:目前我们的安全咨询部门在全球有1000多名专业的安全顾问,他们为我们的2000多家分布在石油化工、航空、钢铁、电力、煤矿等行业的客户提供安全咨询。我们的客户一直呈增长趋势,杜邦在这项业务上已经做到了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