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就是爱自己

来源:互联网 发布:olap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16:28

malefactor

2005.9 

  什么是爱?爱是对自身的一种延伸导致的依恋.本质上任何爱都是"爱自己".
    亲情之爱,是血缘关系导致可以将家庭成员看作是自身的一部分.爱亲人就是爱自己.
    朋友之爱,之所以成为朋友是因为对方有自己共通的特性,或者自身缺乏但是希望拥有的特性.如果是共通的特性,爱朋友就是爱自己也拥有的的这个共通特性,如果是缺乏这个特性,则是爱自己的梦想.爱朋友就是爱自己.
    男女之爱,吸引自己的异性能够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感觉,爱异性就是爱他们能够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爱异性就是爱自己.
    人类之爱(同情心,人道主义),是将自己的个性去处作为群体的一员来看待自己,爱人类就是爱自己.
    宗教信仰之下对他人的爱,爱别人是到达彼岸的条件和工具,爱他人就是爱自己的未来(来生),爱他人就是爱自己.
   爱有程度之分,爱的程度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将被爱的对象看作是自己.爱的越深,越将对象看作是自己.事实上,人类可能爱子女多过爱父母,尽管很残酷,但是这基本上是事实,原因是会把子女看得更加是自己一些.
   极端情况下,如果不讲客观对象看作自己,就无所谓爱,也无所谓恨或者其他情感,唯一的态度是"无所谓".
   那么恨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之所以恨,是因为恨的对象使得我不能够成为我想成为的我自己(包括延伸的自我).这种阻力越大,恨就越深厚.    

   人的观念是变化的,所以爱也是变化的,当从前的朋友经过若干时期后发现没有共通点,或者对方身上你没有的品质并非你欣赏的品质,那么朋友之爱就消失了.
   男女之爱也是如此,如果对方不再能够带来心理或者生理上的愉悦感觉,那么男女之间的爱情就逝去了,相互比较之下,  朋友之爱,男女之爱是短暂的,而亲情之爱,宗教之爱他人以及人类之爱是相对长久的.因为亲情之爱从诞生就注定一生存在.不可能改变. 人类之爱也是如此.宗教之爱则在宗教信仰改变后会失去这种爱他人的习惯.
   只要人类存在,那么各种爱就会存在.因为爱任何事物都是爱自己.如果哪天人类失去了各种爱,那么代表人类不再爱自己了,那么也就是人类灭亡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