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反不了垄断 (ZT)

来源:互联网 发布:工商网络培训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5:55

????? 软件协会有关开源软件的报告引起了众多不同意见。最大的问题是把争论跟中国软件市场的反垄断结合起来了,焦点在于开源是否能反垄断,是否能扶持国产软件事业。至于讨论开源软件是否商业软件基本是没什么意义的,只要能作为商品销售就有商业意义,跟开不开源无关。 “反对政府直接支持或干预任何形式的软件商业模式” 也毫无疑问是无理的,任何政府对任何行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干预,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乌托邦存在。

真正的问题在于,现在似乎有一种观点,把开源看作一种救赎的力量,依靠这种力量就能反软件垄断,就能救中国软件产业于水火。个人以为,这种观点如果导致政府的政策倾向简单的施加于开源软件企业,结果又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结果否定了政府应扶持国产软件产业的正确结论,这个危害也是非常巨大的。

那么开源软件是否有希望反垄断呢?回答似乎并不是很肯定地。

我们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垄断,或者宽松一点说市场的高占有率的根本因素是创新,而任何行政性的手段去简单强制性的打破这种高占有率基本上是徒劳的。

SAP的垄断在于他们首先在大型主机时代软件完全定制的大环境下将标准化管理软件产业化。即便是现在大型企业市场已经饱和,新的技术已经出现,新的市场环境已经形成的情况下,目前依然没有管理软件企业能够创造新的模式来将SAP推下宝座,仅仅是在变化了的细分市场中寻找到狭小的生存空间。

Oracle的垄断来自于首先将关系数据库产业化。PostgresSQL、MySQL仍然是一样的关系数据库运行于通用计算硬件的模式,也发展了这么多年了,虽然取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是足以撼动所谓的垄断吗?

微软今天在桌面软件市场的垄断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在于80年代其创新性地发展出第三方独立操作系统的商业模式。这个模式是联系硬件厂商、应用软件厂商和消费者的一种利益均沾的多赢模式。这种平衡很难打破,欧盟强制的无媒体浏览器版Windows完全没有市场响应就是个很好的例子。Linux有可能取而代之吗?在这种模式下基本上不可能。那么微软不可战胜吗?也不是,很多企业现在正在用新的市场挤压微软的市场,Google、Apple这些不必赘述。

这里也举中国纺织品的例子。中国制造业开创了一个不能算太新的新模式,就是社会转型期廉价劳动力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大大降低了产品的造价。即便这样一个不是很高明的模式,美国政府通过简单限制可以反得掉这种“垄断”吗?反不掉的。成本高昂的本土制造企业没有创新性的应对措施的话仍然只能在小细分市场求生存空间。

当然,开源软件,不,应该准确地说自由软件的确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有可能反垄断,这个下面说。

事实上,市场中从来没有什么反垄断,有的只是新兴市场代替旧市场。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些创新很少是替代性的,更多的是增加性的。旧市场并没有完全被替代,只不过是新市场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所以这些创新比较容易被接受。

回来说自由软件,的确也开创了一个新模式,就是免费和自由再创造。可能导致的结果是现有商业软件的市场有可能完全被一个新的没有软件拷贝销售,只有软件服务销售的新市场取代。这个革命是替代性的,动了太多人的奶酪,所以阻力极其巨大

再来看开源和民族产业的问题。

开源这个概念并不等同于自由软件,特别是如果将其简单的与广泛意义的振兴民族产业联系起来的话。如果要依靠自由软件,振兴的民族产业就要完全转型到拷贝免费,销售服务的模式上来。如果仅仅依靠开源,说句实话,目前开放的源代码里并没有任何创新存在,振兴无从谈起。抛去开源的伟大精神不说,没有创新的确是开源的致命弱点。Linux, Apache, MySQL, PHP, GIMP等等等等,全都没有唯一性(Apache特殊,它是先于其他同类产品出现的,是别人仿制他,所以市场占有率也最高)。并不是要贬低和否认,只是无数开源软件作者现在忙着重复实现很多东西,却没有功夫思考创新。Linux桌面化就是一个典型。即便是纯技术领域,这几年说得出名字的,Java、Web Service、AJAX等等,这些都不出自开源社区。

总之,我们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没有天上掉下来的机会。开源依然不是。要反垄断,自由软件服务模式可以利用,像当年方正凭实力开拓新的中文电子排版市场,像电信产业努力跟随逐步突破,这些都是出路。只是无一例外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投入。说得直观一点就是,金山重写WPS、永中用Java重写有希望生存下来,虽然只要跟世界联系就不太可能推倒MS Office。指望包装一下Open Office卖的必死无疑。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