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我们诚信吗?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一件代发客人下单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3:14

       这阵子,“诚信”在网络中热得发烫,在热火朝天地批判的同时,我们是否有抽时间反省一下:我们诚信吗?

 

       孩童时代,嘴馋时在家里偷糖吃,父母发现时如果承认是自己偷吃则受罚,不承认父母则只能怀疑性地喃喃,然后作罢。可能每个小孩的故事不都一样,但几乎每个小孩都在很小的时候就第一次尝试到“不诚信”的甜头。虽然后面还是“华盛顿与樱桃树”故事来教育,但小孩都觉得实际与故事不一样。因为故事是“承认错误不受罚”的,而实际却不是。

        上学时代,不诚信的事情就一件接一件了。考试成绩不好先受骂,然后就学会了编故事或者改分数再让父母看;看到别人坐好车、穿好衣服、高谈阔论父母的时候,先是受嘲笑,然后是不敢承认自己父母的真实情况,最后是吹牛了;考试也慢慢开始看到有作弊的了,后来自己也会了,而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或明或暗地鼓励或帮助大家作弊;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无论学校以前是什么样子的,检查前那一刻每个角落会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而成绩不好的学生成绩单不亦而飞……论文评审内容是无所谓的,唯一指标是数量,当看到直接拷贝的论文高分通过,而自己辛辛苦苦写的却在万丈深渊当中,有些事情就变成了自然……毕业找不到工作,但在学校记录中是就业了,因为学校年年高就业率,这是传说中的“被就业”(很多时候,数字“被”XXX,如全民认为房价翻一两倍了,但数字才增长1.5%嘛)

        好不容易到社会了,几乎所有公司都吼着“只看能力,不看学历”,但进去了才发现原来学历是这么有用的,学历低的要比学历高的好到十倍八倍的才能与高学历的享受同样的待遇,而不是说能力一样就一样待遇。根据著名的黑白猫论:“不论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抓到耗子的猫就是猫”,这是社会的主体价值论调,所以只要把合同签下来就是好猫,不论使用什么手段;只要把金钱拿到手就是好猫,不论是自己挣的,还是贪的、抢的……再加上诚信得到东西很难很少,其它方法很容易很巨大,而“其它方法”唯一的风险“——可能受到惩罚却是几率很小(因为没有监督)。这样地,大家的价值观都被"诚信“过去了。

       有人为了逃避惩罚而不诚信……

       有人为了面子而不诚信……

       更多的人为了利益而不诚信……

      社会如果不是没有”诚信“,那肯定是少得大家难以看得到或者难以学习……

      从上面看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整个社会都在教导:诚信失利,不诚信获利;我们又怎么可能在社会中学到诚信呢?又有什么能够要求我们诚信呢?

       考试作弊、软件盗版、到处山寨、牛奶加三聚氰胺……既然全社会充斥着“不诚信获利”信念,那就变成了“潜规则”。要打破“潜规则”只能使用“规则”去打破它,而且是全社会都必须遵守的、每个人都能够监督的“规则”。其实,现在并不缺乏“规则”,而是缺乏“遵守”和“监督”,后者是重点(因为它推动前者)。大家很难自觉地监督自己,但却又很不愿意受别人监督,或者别人无法监督,这是问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