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教学之得与失

来源:互联网 发布:ios电话录音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20:06

在正式讨论“任务驱动式”教学之得与失之前,先看看下面的一个关于使用Outlook 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一节的任务设计:

学会免费电子邮箱的申请;学会在Outlook Express中建立邮件帐号;利用Outlook Express给老师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利用Outlook Express接收老师的回信。

对于这样的一个教学任务设计,会对教学产生哪些影响呢?

“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事实上它并不是简单地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它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动地学习还是被动地学习。任务的提出首先要综合性,它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知识;其次要具有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然后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对你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任务也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最后要有创新性,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提出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任务提出以后,当然需要实施,实施的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其环节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习惯来决定。教学流程大体上是这样的:

1、创设情景,使学习能在一种与本节课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景中发生;

2、提出任务,在上述情境下,导入课前设计好的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思考和学习的问题);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收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解决问题,由同学讲解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教师最后补充说明;

6、巩固练习,巩固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可以看出文首给出的教学任务设计是有得也有失的。

得:1、有实践性。该教学任务设计实践性很强,任务的目的也很明确,从免费电子邮箱的申请到电子邮件的收发,既适合学生的上机实践,也非常适合教师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2、有吸引力。对学生来说,掌握电子邮件的收发是一项实用性很高的技能,也是学生渴望掌握的一项技能。

失:1、创新性体现得不够明确。在四个教学任务中,每一个教学任务都有相当的难度,但却没有一任务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因此也就不可能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层次性体现得也不够明确,不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经过改进后的教学任务设计如下:

1、学会免费电子邮箱的申请;

2、学会在Outlook Express中建立邮件帐号;

3、利用Outlook Express给老师发送一封电子邮件,邮件主题和内容自己确定甚至可在其中插入自己喜欢的图片和音乐;

4、利用Outlook Express接收老师的回信。

5、上面四个任务都成功完成的学生,还可以给你的同班同学或者外地的亲朋好友甚至是某个杂志社或电视台发一封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