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考证热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中青旅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5:15

在当今这个社会,各种发热现象非常普遍,不时会出现这个热那个热的。这说明这个社会相对浮躁,IT行业也同样不能避免。IT证书不可谓不多,几十种应该是有的。IT证书(认证证书)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各大企业的认证:如微软、IBMSUNCISCO等认证考试,这类考试是考核考生的专业技能,特殊技术的水平。一类是国家认可的考试认证: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级考试(NIT)。考核的是考生的综合的、某一领域的标准要求达到的程度。其实几乎所有的程序员都知道,程序员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动手能力的成效是其能力的主要方面。靠考试就能反映出考生的实际能力那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但是,中国的笑话就是那么多,而且笑笑更快乐。不笑找罪受。

证书的出现说明社会对任职资格追求,反应出社会对无序现象一种规范要求,反应出对“持证上岗”的认同。社会资格的本质是人们之间竞争的一种限制。为了突破这种限制,获得在竞争中的优势,人们便千方百计地获取这种社会资格。于是社会上便出现三类群体,一类是发放证书的、一类是获取证书的、一类是招聘中认可证书的。由于这三类群体都能从中获得直接的或间接的证书经济利益,于是,证书不火也难。当证书火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原先内在的职能,就慢慢地异化了。人们不是为证明证书持有人的能力而设立考试,而是为了获取考试带来的经济利益而设立各种证书,于是证书的价值就贬值了。

 

但是,我们很多考生并没有深入地看到证书背后真正的内容,他们认为用人单位需要证书,没有证书就不能被录取。社会上大量流传着未经证实的证书和高薪之间的关系,更使某些证书更是神乎其神。因此,他们在证书方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为了证书而证书,能考多少证书就考多少证书。为的是在招聘时递交的简历上可以附上厚厚的各种证书。

就我本人而言,我好像没有考过什么证书,工作依然很顺利。这虽然和我成长所处的年代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我可能更关注自己的能力上的提高。如果自己的能力水平能够达到用人单位满意的要求的话,我相信用人单位即使你没有那些证书,也会考虑录取你的。我也相信有些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会按规定办事,没有证书不予录取状况也是存在的。这个时候,你自己就要权衡了,是进入按能力看人的企业求得发展呢?还是进入凭证书看人的企业求得发展呢?

我对证书方面的建议:

1、              如果不占用自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能考多少证书就考多少证书。把考证书当作消遣和知识的复习。

2、              如果国家证书和企业证书进行选择时,在没有针对性情况下,选择国家证书。

3、              如果自己对某类公司、某类岗位有意向的时候,最好打听一下其是否有刚性的证书要求,若有,则要不惜时间和金钱去获得这个证书。若没有刚性的要求,仅仅是一种参考,那就要根据个人情况,例如,时间和金钱方面的条件进行取舍。

4、              在已经有足够的证书情况下,不要见一个证书就去考一个证书。尽量把时间放在自己的学习上和能力提高上。把时间和金钱节约下来做更重要的事。

5、              不要和别人攀比证书多与少。因为,每个人就业方向和机会都是不相同的。

6、              没事的时候,可花点时间跟踪一下流行证书的情况,以便自己及时掌握证书最新情况,早作打算。

7、              工作之后,也有可能因为你考了相关证书,可能会对你的薪水、岗位产生有利的影响。也可能对你跳槽有所帮助。这些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有所出现的。

总之,我们要理性地看待考证热,我们不赞成为考证而考证,我们也不赞成能考证而不考证。我们更赞成那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当需要我们刚性地拿出考证的时候,我们就准备考试,争取获得证书。当证书仅作参考的时候,我们能考就考,不考则把时间精力花在自己的能力提高上面。

在中国,证书的泛滥早已使证书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但是,在这个只注重外在的神奇的国度,我们也不妨在提高自己内在能力的同时,打扮一下自己,让自己更加漂亮一些,让别人更欣赏自己一些。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