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灯的工作原理

来源:互联网 发布:employees数据库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23:26

闪光灯的工作原理

 

 

 

    一、普通型闪光灯的基本工作电路   

 

    普通型闪光灯是指闪光输出的能量是不可调的闪光灯,即闪光灯的标称闪光指

GN为一恒定值。其基本工作电路见图1-6-7

 

    电路由四部分组成:振荡升压部分、整流充电部分、电压指示部分和脉冲触发闪光部分。

    当电源接通后,利用晶体管V1的开关特性,形成一个间歇振荡,使T1的初级获得一个交变电压,经T1升压,使其次级获得大于300V的交变电压。交变电压经二极管D1半波整流后变成直流电压,对主电容C2触发电容C3充电储能。当电压充至额定电压的70%左右时,指示电路中的氖灯(Ne起辉,指示闪光灯处于正常闪光等待状态。当按下按钮AN,触发电路(由R3C3T2Xe组成)产生脉冲电压,在T2的次级感应出瞬间高压(约10kV)脉冲,通过Xe闪光管的触发极使Xe闪光管内氮气电离并导通,电容C2上储存的电能瞬间通过闪光灯管放电转化为光能,完成一次闪光。

    照相机中的内藏闪光灯的工作原理同上。当外界景物的亮度不足时,照相机的测光系统便发出一个低照信息,此时用手动方式或由照相机自动接通闪光电路进行充电和闪光。有的照相机还具有自动控制闪光量的系统(自动调光闪光灯),以获得更准确的曝光。

    二、自动调光式闪光灯的工作原理

    自动调光式闪光灯的控制框图,见图1-6-8

    闪光灯充足电后,照相机上的闪光同步触点接通闪光电路。在闪光灯发光期间,光从闪光灯发出照射到被摄物体上,从被摄物体反射回来进入照相机(进行曝光)和闪光测光组件上。此测光组件很快将光能量变换成电信号输入积分电路,再由积分电路输出一个与闪光光量值成正比的电信号;当闪光光量值达到合适曝光量的要求时,积分电路的输出电信号便使控制电路触发闪光停止电路,从而使闪光灯熄灭。

   

    由于闪光灯的持续闪光时间是很短的,要对它进行调光,所用的闪光测光组件必须是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光敏组件。

    自动调光闪光灯的控制方式按其电路结构不同,可分为并联式和串联式两种。

    并联控制方式其原理见图1-6-9。在主闪光灯管Xe的两端并联一个泄放管V。主闪光灯管的点燃工作电路与普通型的线路相同。当主闪光灯的发光量达到某个基准值时,通过测光组件接收,积分电路和控制电路触发泄放管将主控制方式中尚未泄放的能量立即泄放,使主闪光管熄灭。

 

    并联式自动调光闪光灯的电路结构简单,价格低,应用较多。但因它每次都将主电容未放完的剩余能量全部泄放完,所以再充电时间长,电池的消耗大。

    串联控制方式是将半导体开关组件晶闸管整流器SCR与主闪光灯串联在在一起,见图1-6-10。当主闪光灯管输出的光量达到合适曝光的要求时,晶闸管整流器SCR自动切断放电回路,使主闪光灯管立即熄灭,实现自动调光控制。

    串联控制方式的优点是主电容器中剩余的能量仍保存着,因而可以缩短再充电的时间,电池的消耗也相应减少,有利于快速连闪和循环使用。缺点是电路比较复杂,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