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阳真经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强制转换int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12:20

《九阳真经》和《九阴真经 》可以说是金庸小说里最神奇也是最厉害的两本武功秘籍。

  《九阳真经》在金庸小说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神雕侠侣 》最后一回中,觉远大师 凭借此书震惊当时的绝世高手“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 ”等人,但经书也被尹克西 带到了昆仑山 中;在九十多年之后,张无忌 在昆仑山的白猿腹中得到经书,并凭借此经威震武林成为一代大侠。
  《九阳真经》是达摩老祖手书在《楞伽经 》的夹缝中。
  《九阳真经》是完全不同于《九阴真经》的另一本经书,是一本武林绝顶的内功心法,经中并没有记载武功招式.是武当派张三丰张真人的师傅觉远 偶然得之,并非张三丰所创,金庸 在最新修改版本中将作者写成与王重阳 斗酒的一位奇士,后王重阳将九阴真经借与此人看,此人觉得九阴真经阴气太重,后躲进少林创作九阳真经,此功,可出氤氲紫气,可随意扩散到体内、体外,可刀枪不入,水火不侵,毒气不生,物化不之,金刚不坏之躯也随之而来。
  《九阳真经》练到最高境界是和少林派的最强内功不相上下的,实是武林中最强,最浑厚,最精湛的内功。
  《九阳真经》在觉远大师圆寂之后分为《武当九阳功》,《少林九阳功》和《峨嵋九阳功》;武当派与峨嵋派的创立与这本经书有很大的关联。
  《九阳真经》心决:"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

第一式:太极聚气法
  面向东方,自然站立,先意守丹田三~五分钟后,即采用顺呼吸法。意念天上的阳气自百会吸入下行,地下的阴气由两脚涌泉吸入上行,两股真气在丹田汇聚成太极形。并缓慢旋转,意念或离或存,勿忘勿助,每次练习不少于一个时辰(二小时),三十天后即可练习下一步。 切记切记

第二式:氤氲紫气
  
  使一股暖暖的真气,从丹田向镇锁任督冲三脉的“阴跷库”流注,折而走向“尾闾关”。然后分两支上行,经腰脊第十四椎两旁的“辘轳关”上行经肩、背、颈而至“玉枕关”,此谓“逆运真气通三关”,然后真气向上越过头顶百会,分五路下行,与全身气脉会于中丹田,再分主次两支,还合于丹田,入窍归元,如此循环一周,身子便如灌甘露,丹田里的真气有似香烟缭绕,悠游自在,那就是“氤氲紫气”,此功练一年后即可练习下一步。(此步以盘坐式为佳)

第三步:盘龙真诀
  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面对太阳而坐,取五心朝天式,意守丹田三~五分钟,然后意想太阳光化作五条火龙分别从百会、两脚涌泉、两手劳宫吸入,在丹田汇聚成一个火球。然后意念火球渐渐扩大,至上与宇宙重回。过后,再渐渐变小收回丹田,如此一扩一收,反复练习。收功:意念火球又变成五条火龙由以上五处飞出。化成太阳,悬于本人脑后上方。
  在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接上法进行,不过火龙变成水龙,火球变为水球,最后收功。五条火龙化作太阳变为五条水龙化作月亮。总得以阳变阴为准。

第四步:金刚之躯
  练法与第三步基本相同,但不需真的面对太阳和月亮,练火龙功需一极寒之地,练水龙功需一极热之地。主旨:“阴中练阳,阳中练阴,阴阴阳阳,至阴至阳”。此功须七七四十九日苦修。

第五步:外功附助
  准备一个沙袋子(要小一点),每天手、肘、肩、头、背、肋、膝、脚等全身各处,都要在沙袋上击打,要由轻到重,细心体会反弹之力,同时配合呼吸。
  修炼《九阳神功》需有悟性、耐性、忍性之极。习成此功需九年大成。

九阳真经心法
  一举手,前後左右要有定向.起动举动未能由己,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 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 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切记一静无有不静,静须静如山岳.所谓他强由他强, 清风拂山冈.一动无有不动,动当动若江河,所谓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从此做去,一年半载 ,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举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串,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於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後身能从心,由己仍是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釐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後退,处处恰合, 工弥久而技弥精.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往复须有摺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後极坚刚.静是合,合中寓开.动是开,开中寓合.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先求开展,後求紧凑 ,乃可臻於缜密矣.
  务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股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沈.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能呼吸,然後能灵活.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拏得人起.呼则自然沈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 ,非以力使气.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则无力,无气则纯刚.
  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於脚,变换在腿,主宰於腰,发於脊背,接於两肘,行於手指,总须完整一气.发劲须沈著松净,专主一方.曲中求直,蓄而後发.蓄劲如张弓, 发劲如放箭,运劲如抽丝.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又要提起全副精神,於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後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後退,丝毫不乱.方能得机得势,随手奏效.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
  动静之机,在於阴阳,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鼓汤,炼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宜贵专注 .紧要全在胸中腰腿间运化,不在外面.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 气向下沈,由两肩收入脊骨,注於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展於脊骨,布於两膊,施於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即是放.懂得开合,便知阴阳.到此地位,呼翕九阳,抱一合元 ,可名九阳神功.从此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豫顺以动,罔不如意矣.
  要言之,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馀.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变换虚实,舍己从人.须知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平日走架,是知己工夫.一动势,先问自己合不合规矩. 少有不合,即速改换.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的功夫,动静固是知人,仍是问己.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要於阴阳开合中求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九阳真功

本来我并没想写这篇文章,但是见朋友们讨论的实在太多,最多的就是钟灵学了九阳神功会不会变人妖?这个问题让我汗颜,觉得还是出来说明一下较好,而另一个问题就是九阳神功属于佛家还是道家,也顺便在这里讨论一下。

    首先,我想先说一下武功性质的大体划分,在下认为,一般武功可以分“阴”、“阳”、“柔”、“刚”几种,基本上人人可练,只有一些极其特殊的功法,才有可能限定修炼人群。

    例如太极拳,占了一个“柔”字,但是并不能说它是“阴柔”,这种功法男女老少都能练,和“阴”字实在扯不上边,所以只能算中性武功。再说玄冥神掌虽然够 “阴”,但是跟“柔”可挂不上边,《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五回写道,张三丰道:“火工头陀内功不行,外功虽然刚猛,可还及不上玄冥神掌,我的伤不碍事。”既然连火工头陀的刚猛外功都比不上,可见玄冥神掌是内外兼修,刚猛无比,所以便占个“刚”字,至此玄冥神掌可以说既阴又刚,虽然听起来别扭,可是确实如此。

    接下来看九阳神功,从名字上来看,九阳神功占了个“阳”字,但这里的“阳”并不能代表“至刚至阳”,在《神雕侠侣》的第四十回,觉远叫道:“君宝,我劲接彼劲,曲中求直,借力打人,须用四两拨千斤之法。”这句话明显写出,九阳神功的法门其实和太极拳有些相似,而这也是后来张三丰(张君宝)领悟太极拳的一些原因,再往后传授给张无忌太极拳剑,他却能在敌人的眼前一学就会,当场便用太极剑伤了“八臂神剑”方东白,而当时在场群雄何其多也,能全部领悟者却只有他一人,写的虽然很神乎,但是这都体现出九阳神功“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之法,这是“至柔”的要领,那又何来九阳神功“至刚”一说?

    书中还有一处更能说明九阳神功的性质,记得《倚天屠龙记》中不止一次提到过,张无忌被敌攻击后,对方的劲力全数反弹回去,这点可不是“至刚至阳”的武功所能办到的,一般阳刚武功虽能挡住对方攻击,却不能将其反弹,类似少林寺的“金刚护体神功”、“金钟罩”等,就好比你打一堵墙,最多打上去手会疼,但是这劲力绝对不会反回去,只有遇到“至柔”或中性的武功,才能产生这种反弹的效果,太极拳的“反弹之法”自然是其中的典范,“至刚”类的武功无非就是强横、坚硬,这种武功不知道用什么原理反弹?因此不能将反弹对手劲力的九阳神功归在至刚一类,而九阳神功可以化解玄冥神掌的寒气,所以“阳”这一字是占定了,因此九阳神功最多称其为“至阳”,跟“阳刚”一说相去甚远。

    其次,看一下女人能练何种武功?其实就算是阳刚或阴柔类武功,也并不分男女,虽然女人属阴,男人属阳,但是不等于她就练不了这类武功,也不等于她练了以后就会变人妖。

    如果说女人练不了阳刚类武学,男子岂不是也不能练阴柔类武功?但是韦一笑的寒冰绵掌,玄冥二老的玄冥神掌,都是“至阴”一类的功夫,怎么没见他们出问题?也没见他们有变人妖的架势,反而是更加凶残,女人怕是很少有那么残忍的。既然男人“阴气大盛”没什么影响,那么女人“阳气大盛”也不会有什么负担,而杨过练的玉女心经,纯粹是女子武功,杨过可是《神雕侠侣》中的主角啊,练了专门为女人量身定做的“玉女心经”,也没见他成为人妖,所以说不能用男女不同来划分阴阳类武功,这理由实在不太充分。

    而且细心的人可以看到,峨嵋的开山鼻祖郭襄把“峨嵋九阳功”当做峨嵋派绝学,那招威力其大的“佛光普照”便是以“峨嵋九阳功”为基础用出,女子能不能练九阳神功其实这里就早有定论,至于女子学九阳神功就会变人妖,这点我实在不知道有什么理论依据?难不成韦一笑、玄冥二老、杨过和郭襄,这些男练“至阴”武功,女练“至阳”武功的人都成了人妖?我寒!

    再次,来谈一下九阳神功属于佛家还是道家?书中“觉远”一直觉得九阳神功为达摩老祖所创,《倚天屠龙记》第二章写过:“原来那九阳真经夹书在楞伽经的字旁行间,觉远读书又有点泥古不化,随口背诵之际,竟连楞伽经也背了出来。”这段话写出觉远不过是见九阳神功在楞伽经中,才觉得是达摩老祖所创,虽然他读书只是死记硬背,但是觉远对佛法还是比较了解的,如果九阳神功属于道家武功,那么字里行间应该更类似于道藏,而熟读经书的觉远不应该一点都体会不到。

    后来张三丰到武当山,也是第二章,有段话写他所想,道:“达摩祖师是天竺人,就算会写我中华文字,也必文理粗疏。这部九阳真经文字佳妙,外国人决计写不出,定是后世中土人士所作。多半便是少林寺中的僧侣,假托达摩祖师之名,写在天竺文字的楞伽经夹缝之中。”后面又写道:“他得觉远传授甚久,于这部九阳真经已记了十之五六,十余年间竟然内力大进,其后多读道藏,于道家练气之术更深有心得。”这里张三丰所想九阳神功不是达摩祖师所创,但应该是少林寺僧人所写,而后面他只是提到多读道藏,并没有说九阳神功属于道家武功。

    再往后第九章有段俞莲舟的话,是他叙述张三丰所想,俞莲舟道:“恩师也猜想不出,他说或许这是少林寺后世的一位高僧所作,却假托了达摩老祖的名头。”可见在张三丰心中,还是觉得九阳神功为少林和尚所创居高。

    我们还可以从“九阴真经”上看出一点影子,九阴真经可是黄裳编写了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的“万寿道藏”,接着被众多高手围攻,在穷荒绝地修炼了四十余年,这才研究出“九阴真经”,如果说九阳神功也是道家武功,为何跟九阴真经差别如此之大?想想九阴白骨爪,再看看催心掌,都是无坚不摧的绝学,跟九阳神功的“四两拨千斤”之法大相违背。而且宋朝前面是唐朝,唐朝可是主信佛教,道家典籍自然不多,九阳神功如果是道家武学,那么他的创造者应该是宋朝人,而且读的道家书不应该比黄裳少,还有找高手比武这些实践更是少不了的,但这样一个人为何却一直默默无闻?所以九阳神功是道家武功的说服力不大,反到是佛家武功之说略占上风,毕竟有个少林寺在那里扛着,而且少林寺佛法昌盛,高手众多,随便你想看什么佛经都能找到,还能找同门比武演练,就算是只有内功,起码也要有运劲法门,吐纳之术,这些都要不断尝试,总不可能是凭空想出来的!但是这也是仅凭猜测,毕竟书中没有具体写出,我也是姑且这么认为,主要是我没看到那段能很有力的证明九阳神功为道家武功。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九阳神功不能算是“至刚至阳”的武学,只能算做一门“至阳”武功,而男子可以修炼 “至阴”绝学,女子自然可以修炼这门“至阳”武功,所以本书的设定才会让女子修炼九阳神功,而这并不会影响到什么,好多朋友只看字面的意思就一口咬定九阳神功是一门“阳刚”类武功,这实在让人很无奈,也没什么道理,还是先从《倚天屠龙记》仔细研究一下为好。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只是为了表明女人练九阳神功并不会产生不良后果,以及九阳神功只能算“至阳”武学,而不能归类于“阳刚”类武功,还有就是九阳神功是佛家武学的成分居多(这点意义不大,是佛家或是道家对本书并没有影响,大家把它当成亦佛亦道也无所谓,哈哈),现在为了顾及朋友们的感受,已经开始让女主角练习小无相功,这下朋友们应该满意了吧?呵呵。但是九阳神功的前两卷不能不练,毕竟前两卷练成后寒暑不侵、百毒不扰,这是《倚天屠龙记》中写到的,而小无相功我却不知道有这种效果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jaminwm/archive/2009/12/18/503217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