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天取经事件看官场潜规则

来源:互联网 发布:2017网络购物数据分析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0:24

◆取经是一个大肥差

    取经这件事,表面上看历经千辛万苦,这罪没有人愿意受,这活也是没人愿干的苦差事。但仔细一琢磨,又似乎不是那么回事。你看,悟空十几年前还在五行山下服刑,后来给了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结果放出来后,经过十四年就已成佛。唐僧被如来贬下界去,经过十世修行,也成了佛,这个过程不超过五百年,因为镇元大仙让弟子好好接待唐僧一行时,曾说过这样的话,“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可见那时金蝉子还在天上,并在重要会议上做过端茶倒水的工作。

    相比之下,镇元大仙自己有四十八个弟子,其中“两个绝小的”是清风和明月,都已经分别有一千三百二十岁和一千二百岁了。清风、明月在修道过程中肯定吃了很多苦,而所得却相对有限,虽然有镇元这样的名师指点,迄今还不过是童子而已。这样看来,取经事业绝对是一条快速成佛的捷径,是一个超级大肥差。对这样的说法,有人会不同意,说你这是“事后诸葛亮”,在出发之前,唐僧、悟空并不知道会有这么好的结果。好,就算唐僧、悟空不知道,但安排这次取经活动的如来佛事前总知道吧,因为这个结果本身就是他安排的,是由他的意志所决定的。于是问题产生了:如来为什么要把这么个大好事安排在唐僧、悟空,而不是其他人的头上。

    当然,在取经队伍中,并不是每个人得到的好处都那么大,如果这样,取经行动在世人眼中就真成了镀金行动了,这在社会舆论上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后果。对猪八戒、沙僧来说,取经行动的收益与取经过程中付出的成本相比,收益似乎不算特别吸引人,对八戒来说尤其如此。他们算是做了取经行动的陪衬了吧。

    有趣的是,在如来给取经队伍论功行赏之际,在干部人事任命大会这样庄重的场合,猪八戒感到不公平,竟然嚷嚷起来:“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八戒话里面的“他们”指的是唐僧与悟空,不过,我们似乎可以把唐僧与悟空分开来看。八戒感到不公平,可能并不是拿自己与悟空相比,而是拿自己与唐僧相比。觉得连唐僧都能成佛,自己在取经过程中也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做个净坛使者,是不是有点太低,太说不过去了。从这种意义上说,八戒的话也可以颠倒过来理解,“我只做了个净坛使者,他们怎么都成佛了”。八戒不完全是觉得自己的待遇低,而是觉得受到的待遇不公平,就像孔子说的,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实,八戒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在取经路上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也一直在暗中保护唐僧,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结果唐僧等人功成,五圣成真之际,他们却没有任何封赏,人比人还真是气死人呢。所以要调整好心态,不要随便跟人比,特别是不要跟那些不该比的人比。

    乌巢禅师是世外高人,平时并不过问政治,但以他的政治觉悟,一看到唐僧带领的取经队伍,便本能地认识到这是一次重要的机会。见八戒跟着唐僧,禅师“惊”问道:“你是福陵山猪刚鬣,怎么有此大缘,得与圣僧同行?”(第十九回)觉得八戒能进入取经队伍,是一个天大的造化。乌巢不明白的是,这个造化其实主要是应在孙悟空而不是猪八戒的身上。但从乌巢的潜台词看,唐僧到西天的正果不会小是理所当然的。而这件事,是在猪八戒加入取经队伍的同一回发生的。

    取经行动是一个一石数鸟的安排。一方面,借这次机会把经书送到东土,在大唐扩展佛教的势力;另一方面,把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纳入门下,收编一些玉帝体系受排挤的势力,虽然这几个人似乎算不得什么,但由此发出的信号所能够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这会使西天对那些在天庭混得不得意的神仙产生莫大的吸引力;从这种意义上说,取经行动是一项能大大增强西天“软实力”的行动。此外,如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把自己看中的金蝉子提拔起来。

    取经行动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把经书传到东土。依如来的说法,西天取经的原意,是为了普度众生,如果这样,唐僧历经艰辛取得真经后,就应该留在大唐,像历史上的玄奘大师那样,翻译著述传播,为普度众生奉献自己的一生才对。结果却是,当唐僧一行回到东土之际,唐太宗想请唐僧将真经演诵一番。唐僧刚要演诵经书,八大金刚从半空中现身高叫:“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去也。”于是唐僧将经卷丢下,相随腾空而去。吴承恩如此写,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说明,经书并不一定非要由唐僧送到东土,才能达到在中土宣传佛教教义的最大效果。由别人取回去并没有太大分别,反正他把经书放下就不管了。

    在狮驼岭一役,当孙悟空在三个妖怪的手下遭到挫败之时,还在那里寻思,觉得取经行动是如来坐着没事干折腾出来的,如来其实舍不得把经书送到东土。孙悟空所想的其实是再浅显、再明白不过的道理。如果如来的目标只在于把经书送到东土,就算是唐僧领导的队伍,也可以在徒弟的保护下,采取腾云驾雾的方式(相当于在现代坐飞机去),迅速达到目的,这还可以节省时间,让东土之人早日见到经书。何况,以如来的手段和神通,要把经书送往东土,毫无疑问可以通过很多种更容易的方式做到。如来非要他们“苦历千山,远经万水”,一步步行来,他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取经队伍的难度,也增加了佛祖、观音工作的难度。这肯定是另有所图,而且所图非小。


其实在此以前,就有多支取经队伍试图前往西天,光沙僧在流沙河就吃掉了九个取经人。沙僧本人曾对观音大言不惭地说:“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由于九个取经人的骷髅在“鹅毛也不能浮”的流沙河中并不沉下去,他认为是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充分说明,光有虔诚之心不能保证真能取到经书,因为路上死得太多了。也不想想,到西天取回经书这样的好事,哪能随便落到那些背景不清、来历不明的人头上。不过由唐僧带领的这支队伍就不同了,他们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

    如此看来,取经行动的主要目的还在人事方面,毕竟人才是第一位的嘛。以孙悟空而论,从玉帝那里转到西天,给予一个相应的级别是符合官场规则的,但要越级提拔金蝉子这事就难了。

    ◆金蝉子是如何进入取经队伍的

    为了使金蝉子成为取经队伍的掌权人,如来先把他贬到东土,取得大唐国籍,从而有了进入取经队伍的资格。然后又派遣心腹观音菩萨前往“寻访”取经人。这就相当于先把自己看中的人放下去,然后派遣自己信得过的人下去挑选“干部”后备人选,这么一放一收,就实现了培养的目的。

    我们看一下确定取经人的过程:

    如来说:“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如来觉得东土的人品性修养不好,希望找个信佛的把经书传送到东土,劝化众生。如果是从完成这项任务的角度选人,并不是什么难事,很多人都能做到。如果有诸天神佛在背后再帮助一下,这简直是很轻松的事情。按这个标准选人,可选的人很多,被选中的很可能就不是金蝉子了。

    明明不是一件难事,如来却说“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人去,这话大有深意啊。观音出来主动承担这项任务后,如来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不过是找一个“善信”之人,怎么要用到观音“神通广大”的本事呢?这里的神通广大显然不是指观音的识人之能来说的,而是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观音善能揣摩如来的心意;二是她不仅能揣摩到如来的心意,还有本事能把事给办成了。与此相对应的具体的两个方面就是:一方面,如来属意的取经人选是被提前安排贬入凡尘的金蝉子,这一点不能明说,但如来确信观音能想到这一点,所以很高兴;另一方面,去的这个人还要把金蝉子转世后的这个人找出来,这个任务并不那么简单,不过观音肯定能做到,所以观音是此去寻找取经人的不二人选。

    如来怎么就肯定观音一定能找到转世后的金蝉子呢?一方面,观音确实有大神通,能知过去未来,对观音的本事,如来是了解的。另一方面的原因我们看看观音寻访取经人的过程就非常清楚了。

    却说观音领了如来的佛旨以后,在长安寻访了很长时间,却没有碰到“真正有德行的”(其实重点当然不是碰到的人都没有德行)。正在这个时候,唐太宗要办水陆大会,并让陈玄奘做坛主。观音听到消息,是什么反应呢?“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

    这段话揭示出来的信息再清楚不过了。菩萨为何十分欢喜,不是因为陈玄奘德行高深(这她暂时还看不出来),而是知道这“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更妙的是,原来金蝉子转世是“他原引送投胎的”,即由观音一手操办的。看到这里,佛祖说的“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方可去得”,这话的含义不是再明白不过了吗。这句话,听在别人耳中是一层意思,听在观音的耳中,显然是另有深意了。

    观音“见得”法师坛主是金蝉子,并不是说她亲眼见到了玄奘,而只是说她“知道”的意思。为什么说“见得”不是“见到”的意思呢。原来,观音在水陆大会的第七天才决定亲眼去看一下,她对木叉说:“我和你杂在众人丛中,一则看他那会何如,二则看金蝉子可有福穿我的宝贝,三则也听他讲的是哪一门经法。”显然是没有见面就知道此人是金蝉子转世了。这不是如来说的神通是什么,这个神通孙悟空显然是没有的。

    金蝉子被以“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罪名贬下界去,应该是在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后不久发生的事情。因为他下界后,是个“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把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佛教事业。既然经历了十世,总要几百年的时间。如来这一手颇为高明,如果在取经行动开始前二三十年把金蝉子贬下界去,那他培养自己人的意图就太明显了。而在几百年前就把他贬下界去,这招棋就埋伏得很深了。这两件事之间的关系看起来就比较模糊,人们不大能把它们联系起来了。


◆如来的帝王心术

    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给了如来一个采取行动的契机。如果没有悟空被压这件事,如来应该不会找借口把金蝉子贬下界去,毕竟再要找个合适的理由把金蝉子重新提拔回来是很困难的。现在有了一个像孙悟空这样身份的人做大弟子,那么,金蝉子重回西天之后,身份地位想不高都不行了。连徒弟都这么牛,师父不牛一下,怎么能说得过去呢,那不成个样子嘛。唐僧如果是作为别人的师父到达西天,即使取到经书,给他的安排也不会太高。真是机会难得呀。毕竟像孙悟空这样级别的神仙,如果稍微有点社会经验,是轻易不会犯下如此重大的错误的,而且,犯了错误一般也不用劳动如来出手,从而也不会被*在五行山下。这样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不大大利用一番实在太可惜了。

    唐僧要做悟空的师父,也不是那么容易,毕竟孙悟空是出了名的顽皮。为了让唐僧坐稳师父的位置,如来是使了帝王心术的。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后,下一步考虑的就是在什么情况下把他放出来的问题。如果由如来自己放,一来没有什么意思,二来也太便宜孙悟空了,而且无形中贬低了自己,抬高了悟空的身份。在这种情况下,把自己的二弟子贬下凡尘,然后让他把悟空放出来,这就给金蝉子做了一个天大的人情。从此以后,无论如何,孙悟空就欠了唐僧一个很重的情,以此为基础,唐僧做悟空的师父就名正言顺了。在唐僧有了大徒弟的借力后,自然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收伏二徒弟和三徒弟,一支队伍就这么拉起来了。相反,如果是派个什么文殊、普贤之类的菩萨来,从五行山下放出孙悟空,然后把他领到唐僧面前,告诉他说,以后唐僧就是你的师父了,悟空肯定不会服气,师徒关系就又大不一样了。没有这一出,孙悟空可能真不听唐僧的,而唐僧一点辙没有。

    如来玩的这一手,《西游记》中的唐太宗在历史上也玩过。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知道自己已是“疴瘵弥积”,病得不轻了,遂于当年五月十五,一纸诏书把李世绩调出京师去做叠州都督。当时李世绩已是宰相,出京做地方长官相当于贬职。李世民的考虑是,李世绩和太子李治的关系浅,所以让李治在自己死后把李世绩调回来,借此给李世绩一个恩德,这样李治以后才好控制这位在贞观后期逐渐成为军中第一人的将军。李世民的这一招用得颇为高明,它还可以收到一些附带的效果,一是借机敲打李世绩,稍微抑制一下他的权力;而且在这个敏感时期,把他调离中枢,不让李世绩在辅政大臣中名位最重,反而有利于发挥他在军事领域的专长。二是让李治再把他提拔起来,而不是在李治刚上台时他就是位高权重的大臣,这样可以避免李治对他的反感,也让李治今后在使用李世绩时更放心些。

    唐僧与悟空的关系与此确实极为相似,如果孙悟空没有犯错误,还在天上好好地做他的齐天大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如来把悟空领到唐僧面前,说以后齐天大圣就跟着你混,那还不把唐僧给吓晕了,他哪敢做这种人的师父。现在则不同了,悟空是可怜兮兮地在五行山下盼着唐僧早日来救他。而他如果做出什么于师父不利的事情来,难免在世上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

    不管怎么说,如来的这一手玩得颇为高明且成功。对于师父救自己逃离苦海,悟空一直心存感激,至少在口头上始终如此。在三打白骨精一役中,悟空曾给唐僧跪下叩头,说“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在黄袍怪一役中,当猪八戒请回孙悟空时,小猴们见悟空要走,慌忙拦住他,让他别走,悟空说这可不行,“天上地下,都晓得孙悟空是唐僧的徒弟。”看来顶着个师徒名份,有时也是能够压死人的。

    ◆唐僧的思维局限

    如来为了提拔金蝉子,所用的一番苦心天日可鉴。不过,唐僧没有佛祖那么高的境界,看事情还不是很透彻,他还憋着劲要赶走孙悟空呢(如来也在哀叹:他怎么就这么不开窍呢)。

    很多人说,没有孙悟空,唐僧到不了西天。可唐僧本人不这么看,他认为只要有观音、佛祖的支持,自己就可以到西天,至于孙悟空,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在取经路上,数次坚决地要赶走孙悟空。他却不知道,到了西天后给他安排的职务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他的徒弟为参照系的。如果唐僧就带着八戒、沙僧到西天,那怎么好给他安排高级职务?撑死了也就是个副部,这还有人说闲话。要不,就安排个正局级?但如果那样这取经行动干什么费这么大劲啊,如来的一片苦心不也就全泡汤了嘛。不行,必须让唐僧打消这个愚蠢的念头。在这种情况下,观音明确地给了唐僧一个警告,唐僧才转变观念,不再提赶走孙悟空的事了。

    我们基本上可以明确的是,只要有如来、观音的支持,没有孙悟空取经队伍也是可以到达西天的。毕竟很多妖怪孙悟空也不是凭自己的本事打败的。观音也可以给八戒弄个救命毫毛什么的。取经事业不是离开孙悟空就玩不转了,没有孙悟空,还可以去找别人嘛。但如来、观音的意思很清楚,他们选来保唐僧的就是孙悟空。由孙悟空保唐僧到西天,能够更好地达到宣传、教育以及选拔人才的多方面目的。由孙悟空保唐僧到西天,与另找一人保唐僧到西天的意义、意思是大不一样的,在这件事上,如来有他的考虑。


 唐僧没有如来站得高,看得远,他不知道佛祖“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而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一丁点儿事,总觉得悟空与他不和。却没想到,如来佛对整个取经活动有着通盘的考虑,这件事,就是从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才开始谋划的,唐僧要是赶走了孙悟空,那不是釜底抽薪,把取经行动的本意给淘空了吗。如来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要把这个不好管的刺头放在取经队伍内,再由唐僧给带好了。这样,就可以借取经路途之机,向整个天界社会展示取经队伍的能力与业绩,同时,也通过取经队伍内部的和谐,展示唐僧的“领导”能力,如此,才好名正言顺地把唐僧安排在高级官职岗位上。唐僧只知道死背佛家经典,没有政治家的视野,哪能明白佛祖的这些心思。

 试想一下,如果唐僧手下收伏的不是一个像孙悟空这样法力高强、难以管教、曾经让整个天庭都觉得头痛的徒弟,那怎么能显出唐僧的本事来呢?唐僧以一个凡人之身,就能带领悟空、八戒、沙僧这几个如狼似虎的弟子前往西天,这是多好的宣传创意。如来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唐僧怎么能负气将悟空赶走呢?赶走了孙悟空,即使取经队伍到达西天,整个取经行动也失败了。如此一比较,如来与唐僧的高下简直判若云泥,真是天壤之别啊。不管怎么说,唐僧也许是个好人,但在政治上还不是很成熟。

 让唐僧一路与孙悟空在一起,也是帮助唐僧的一个办法。唐僧的优点是政策水平高,听朝廷的话,缺点是有点死心眼,不够变通,不深入了解基层情况,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唐僧虽然讲起大道理来一套一套的,但他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主要是书本上的那一套,什么“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暗室亏心,神目如电”等等。唐僧在取经路上奉行的,不外乎是温良恭俭让、逢人要讲礼貌,不动百姓一草一木等等之类的行动准则。他对妖怪、强盗也采取劝善的做法,试图以德服人,想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套用到强盗身上。他不知道自己奉行的这一套,在江湖之中是完全行不通的。漫长的取经之旅使他慢慢体会到,书本上描写的主要上是一种理想形态的人际关系。在现实中,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取经路上,唐僧性格上的弱点多次被妖怪所利用。唐僧以后是要到高官岗位上工作的,不积累一点社会经验、政治经验怎么行?这十四年的锻炼,对于唐僧的成长十分重要,所以啊,就让他们在路上慢慢走,不着急,多锻炼锻炼有好处。

    ◆悟空对唐僧的帮助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悟空身上有很多值得唐僧学习的地方。让他们俩在一起,十几年朝夕相处,怎么着唐僧也能从悟空身上学到不少东西。至少到后来,唐僧做起事情来,不像一开始那么迂腐了。别看孙悟空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的教育,他对道法、佛法的理解上还是有一些独到之处的,特别是,他善于打破盘中哑谜,能从书本中读出弦外之音、自然之理,这就很难得了。一路上师徒二人讲讲谈谈,从多方面丰富了唐僧对经书的理解。在这些方面,唐僧能从八戒、沙僧身上学习的东西就少多了。

    例如,在第八十五回,孙悟空提醒唐僧,“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叫他不要害怕妖怪,也不要光想着西天那点事,老老实实地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就行了。又如在第三十六回,悟空对唐僧说:“师父啊,你只知月色光华,心怀故里,更不知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也。”唐僧听了悟空的话,“一时解悟,明彻真言,满心欢喜,称谢了悟空。”

    在第九十三回,唐僧见前面一座高山,感到悚惧,此时,师徒之间进行了一场重要对话:

    行者道:“师父,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心经》忘记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那乌巢禅师教后,哪一日不念,哪一时得忘?颠倒也念得来,怎会忘得!”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三藏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旁边笑倒一个八戒,喜坏一个沙僧,说道:“嘴脸!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哪里禅和子,听过讲经,哪里应佛僧,也曾见过说法?弄虚头,找架子,说什么晓得,解得!怎么就不作声?听讲!请解!”沙僧说:“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长话,哄师父走路。他晓得弄棒罢了,他哪里晓得讲经!”三藏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第九十三回)

 孙悟空看到唐僧的情绪,说唐僧把《心经》给忘了。唐僧不服,说《心经》我天天在念,倒背如流,怎么会忘。显然,唐僧所说的没有忘,是说他记得其中的每一句话,不过是能背诵的意思。悟空说唐僧忘了,是说他没有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特别是还不能融会贯通,身体力行,做到知行合一。唐僧反问悟空“你解得吗”,悟空只说“我解得,我解得”,却不再用语言来解释,就是这个意思了。唐僧倒不糊涂,马上明白了悟空的意思。如此一来,他对佛经的理解就又进了一层。


来觉得金蝉子这个弟子还是比较有悟性的,不过就是死抠书本,有点教条主义倾向,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有些道理,如来不好说,如来说给他听,他也不一定明白。就这样在西天路上,让他慢慢体会,积累实践经验,再由孙悟空在一边旁敲侧击几句,效果就很好。

 另外,孙悟空那种不折不挠的精神、那种勇敢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变通的处世、灵活的心机都是值得唐僧学习的。唐僧特别缺乏“社会经验与政治经验”,安排他做悟空、八戒、沙僧三人的师父,对唐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极大的锻炼,这对于他以后在官场上混,是很好的启蒙教育。唐僧的性格比较柔弱,在取经过程中吃了这么多苦,对他的性格也是很好的磨炼。如果像上一章说的,孙悟空是太上老君的徒弟,那唐僧的收获就更大了,从此与太上老君一系也扯上了关系,这是未来可以动用的极大资源,是仕途发展的重要助力。

 至于安排八戒和沙僧进入取经队伍,则可以起到掩人耳目的作用,表明这次行动,不完全是为了提拔唐僧和悟空而设的。在对八戒与沙僧的安排上,如来也颇费了一番心思。对八戒的安排是,“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对沙僧的安排是,“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对白龙马的安排是,“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八戒是“职正果”,沙僧却与唐僧、悟空一样,都是“大职正果”,这样,从职称上,沙僧就比八戒高了一级,八戒则与白龙马是一个级别。不过在官职的排名上,八戒又在沙僧之前。因为在《西游记》最后两段:

    大众合掌皈依,都念:

    南无燃灯上古佛。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旃檀功德佛。南无斗战胜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净坛使者菩萨。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第一百回)

    中间是唐僧、悟空和观音,最后三人是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这个名单,绝对不是排名不分先后,而是按照职务、资历综合平衡得出来的次序,先后顺序是一点也马虎不得的。从这里看,八戒的职务虽与沙僧平级,但排名还是要靠前一点的。

 最高明的政治手段,运用于无形。而不是像有些小官那样,在决策会议上,为了用哪个人不用哪个人,争得脸红脖子粗,恨不得拳脚相向。如来当然要为自己欣赏信任的人争取,但如来在争取之前,就充分做好了各方面的铺垫准备工作,到时候,提拔自己中意的人选,就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谁也不会觉得他是在任用亲信,而只有赞他会用人的份。更有甚者,如来在*孙悟空然后再起用孙悟空的过程中,扩充了自己的势力,挖了玉帝的墙角,却好像是帮了玉帝很大的忙,让玉帝说不出话来。如来的政治手段实在是太强了。

    其实做什么事都一样,都有个高下之分,简单粗暴、使用蛮力来争取,则落了下乘。即使文学作品也是如此。比如为了写出富贵之象,李庆孙的《富贵曲》是,“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夸人有钱,不过是堆金砌玉,几乎要去比较一下谁家的金玉堆得更高,码得更好。这样的人虽然有钱,其实还没有脱离穷者心态,还在为自己银钱之多而惊喜,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晏殊觉得这样的诗十分好笑,根本没有什么富贵气象,就像有点小钱的,天天拿出来炫耀,随时挂在嘴边,而真正有钱的,反而不显山不露水,但人家一看体貌谈吐,就觉得与众不同。晏殊写富贵,不会说金子、玉器之类,而只写“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富贵之象自然就流露出来了。这体现出来的心态是,对自己的富贵居之不疑,而没有艳羡或炫耀的心情。

    做官也一样,有明显的高下之分。老子在《道德经》中把做官者分为四种类型:“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认为最高明的掌权人,百姓只感觉到他的存在;其次,百姓亲近而歌颂他;再次的,百姓畏惧他;更其次的,百姓轻蔑他。让百姓感觉不到自己在被领导,而什么事情就都做好了,这是最高明的领导者。这样的领导者,不轻易发号施令。功业建立了,事情成功了,人们感觉不出这是他努力、安排、运作的结果,却说是我们自己顺乎自然。老子推崇的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顺着人性和自然的规律去行动,做最少的事情却达到最好的政治效果。而不是政令繁杂、人为生事,让下面的人无所适从。同样是收伏孙悟空,可以是大张旗鼓地打打杀杀,也可以像如来那样,“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最后还让他心甘情愿地归顺,并自觉地维护体制的利益。如果我们接受老子的这个评判标准,如来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最高明的掌权人”了,相比之下,玉帝的领导水平就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据说此文转自【中华网】

原创粉丝点击
热门问题 老师的惩罚 人脸识别 我在镇武司摸鱼那些年 重生之率土为王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盘龙之生命进化 天生仙种 凡人之先天五行 春回大明朝 姑娘不必设防,我是瞎子 淘金币要过期怎么办 手机一直扣费怎么办 手机卡自动扣费怎么办 淘宝退货运费险不赔怎么办 类目不能开直通车怎么办 淘宝虚拟恶意退款怎么办 淘宝虚拟单退款怎么办 虚拟物品被骗了怎么办 网络选修课挂了怎么办 美团商家退出怎么办 卖家版运费险太贵了怎么办 美瞳没有客源怎么办 购物车满了怎么办 手机程序无响应怎么办 三星手机无响应怎么办 游戏无响应了怎么办 手机百度无响应怎么办 新手机响应慢怎么办 vivo手机无响应怎么办 vivo软件无响应怎么办 退货商家不处理怎么办 淘宝页面变小了怎么办 淘宝卖家让微信交易被骗怎么办 苹果下载特别慢怎么办 淘宝没有支付宝怎么办 淘宝买东西限购怎么办 淘宝被别人登录怎么办 淘宝被厂家投诉怎么办 买家退货说是假货怎么办 同行给差评怎么办 被买家举报了怎么办 淘宝商品被屏蔽怎么办 电脑处于离线状态怎么办 计算机处于离线状态怎么办 交易猫安全提醒怎么办 网吧进游戏代码怎么办 车票冲突买不了怎么办 苹果8淘宝打不开怎么办 我的淘宝打不开怎么办 福袋不支持退货怎么办 不支持跨区下单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