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历十五年》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企业和天猫的区别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4:16

  春节,天气寒冷,在家读书。知道黄仁宇是因为《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但是我直到今年才开始阅读。几年前,当知道他的大名时,读了他的另外两本书,《中国大历史》和《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读后决定以后不再去度黄仁宇的书,他常以当今的行政去度量和要求,而忽视了税制和人事建立的缘由,他的批评超越了当时行政效率所能达到的极限,言必称精确统计在经济和行政的重要性。即使当今,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有打架的现象,何况古人乎?因此当时觉得他的书很无趣,就不再去翻。

   最近看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对明朝的事情有了点背景知识,当中的很多资料也是来源于《万历十五年》而《万历十五年》可谓明史研究的现代重要著作,也是黄老先生的代表作,去北京出差的路上,开始翻阅。和前面两本不同,主要介绍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而不去展现我以为局限的历史观,觉得此书很有趣,趁着假期,读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结构严谨,史料详尽,果然不负盛名。如果评分,可以给四星,甚至四星带花。

  读到最后一章讲李贽这位心学泰州学派的哲学家,对明代的政治进行了很多的评价。有些观点不苟同。

  作者认为儒学不能治理国家。明朝给的工资也太少了,必须需通过其他途径来维持生计,进而贪污腐化,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引起了很多有良知的官员的矛盾。但是中国不是通过儒学治国的,她有其一套不断发展的行政体系、税收体制。儒学不是一种行政制度,他是一种哲学体系。其他国家中宗教在政治中(古代)占有很重要的地方,宗教是信仰的一种方式,道德是儒学信仰的一种方式。虽然没有宗教来维系民众的信仰,但是有道德作为社会精英的信仰。其重要在于维护一个认同稳定的信仰,进而维护统治的稳定。在思想层面而不在行政体系。因此要求皇帝作为道德模范或者道德的代表,而不要求在如何励精图治,这样明中后的文官集团就能一级一级维持着庞大的帝国。

  明朝的可悲在于国家的内敛,死板,缺乏活力。而文官以及宦官的权力斗争,消耗国家的精力,以及越为颓废。人事的争斗成为主旋律后,国家的生气就被淘尽。

  另外有一点不能认同作者:中国地原辽阔,不能用欧洲的小国的行政来比较,更不能用现代所能用对的行政效率来对比,以古度今,以西度中,要是不恰当的。

  这本书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使用本朝这个词。写文章有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写历史作为今日之事,这种方式非常有意思。这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

 

相关链接: 我的四方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