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合作银行)这些事儿(三)----招工

来源:互联网 发布:青岛seo排名优化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0:51

招工(人事)永远是个敏感的话题,也是一把手紧握在手中放不下的权力,在信用社(合作银行)也不例外。

正式工VS合同工VS临时工,长期合同工VS短期合同工

信用社受农行委管时候,信用社招人时称招工,农行招人时称招干,一个招的是工人,一个招的是干部,档次就差一大档。

有点文化的(大专、大学),有点关系的,都进了农行。没有关系的,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或是进不了农行的农行家属(子女),或是镇里人家属子女进了信用社。所以那时会有几个童工,整体素质信用社也是明显的差了点。

有些事物的发展相当出人意料,那个时候进入信用社反而现在成了信用社的干部,而作为干部招入农行的现在还是工人(柜员或信贷员)。收入也差一截,造化弄人。

以前招工分正式工及合同工,合同工是有年限的,分永久的,长期的,短期的。八十年代后期没有了正式工,农行编制过来的才是正式工,其它全是合同工。九十年代后期,现金量的加大,柜面(前台)人员需求增加,于是向上级(农行中支合作科)打报告,要求增加员工,但又没有员工指标,于是出现临时工。说是临时,一般情况下,只要不犯错,还是会续聘的,但工资是正式工的一半,有时实物分配也是一半,后来实物分配有所改善。这批被招入的被允诺会有转正的机会,所以工作较为积极,向上,属于信用社发展中的有生机的力量,补充的新鲜血液,至今这些人有些人转正了,有些人仍旧没有转,这批人也应了“马儿干得好,又要马儿少吃草”这谚语。二千年以后,基本上本科(全日制)毕业的,招进来作为长期合同工,专科的,作为短期合同工。这说明了产出是与投入成正比的。

招工考试内容

九十年代前后:笔试有数学(中学内容)、语文(带一篇作文),珠算(加减乘为主),没有面试。

九十年代后期:基本与上面一样但加了计算机汉字录入(这是与电子化网点推广与时俱进的)。

这期间不知不觉加了面试,面试是一项很玄的科目。如果说笔试是愿赌服输,让人心服口服的话,面试是让人输S了,还S得不明不白。但随着时间的发展,笔试也不是很正规了,有题目泄漏,考场作弊等时有发生(这也是很正常的,你说连神圣的不能再神圣的高考也屡有弊案发生,这个招工小考试也不足为奇了)。

二十一世纪以来:笔试的内容也从语文、数学(数学后来有些地方考的是高等数学,难怪把一些非理科专业的大学生也考倒。)发展为公务员考试差不多的申论等,考试的方式也由自行举办到现在外包给一些大学(大学老师),据说这样的目的可以减轻领导的压力,承包的大学老师是绝对保密,但爱因斯坦没有发明绝对论,只提出相对论,所以保密是相对的。

报名人数

以前的招工广告,做在媒体上(电视上、报纸上),那时还没有上网,知道的人不多,但内部员工都知道,所以信用社招进来的近亲是特别多,父子档、夫妻档、母女档,一开会,一学习,全家差不多都来了,多的人家算过,一家有七号人,全是信用社,还好信用社发展得红火,不然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下岗全家下岗了。再后来,有文件规定近亲不能在同一个信用社(支行),搞了一次大调动。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货币投放量的增加,网点的扩张,正常退休及内退(内部退养,这一点有机会也可以展开),招工的人员每年都有一定的数量。同时,信用社(合作银行)的工资待遇也有目共睹的增长,原来的大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