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难就医!三十多块钱,掏了次耳朵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网店店名大全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20:06

  今天去了一趟“北京误诊诊所”,仔细想想,还是头一次用小蓝本,以前小病小灾的,胶囊+冲剂、捂汗+拔罐自己就搞定了,这回算是亲身感受了一下北京的医疗环境。
  说起来事不大,耳朵里面进了根头发。近一个月来每次掏耳朵都有杂音,就像是用手摩挲话筒时,耳机听到的声音。让熟人帮看了一下,原来是有根头发在里面,比较深,没有专业工具,拔不出来,估计是洗澡时冲进去的。原来不知道是头发还好说,这一‘被告知’了,睡不着觉了(那个心理素质啊),老觉着这根头发无限延长着,自己脑袋跟铁丝穿了挂着的一样。晚上回来先拿棉签向外掏,不见踪影,自己又看不见,没有得手的家伙(工具),三层刀片的吉列也伸不进去啊。
  来到了医院,挂号还好,一块五(想起了社会主义),速度挺快的。另外一队的护士换打印纸,后面有个不明事理的兽男(中年男子接近与动物状态,就像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里面的霍默·杰伊·辛普森Homer Jay Simpson)计较了几声。
  边打听边寻么找到了耳鼻喉科——不打听找不到,不寻么找不到,有一些人在排队,我也安静地坐下来等……
  这一等就是两个小时!人也不多,怎么就排不到我呢,也没有个指示牌,显示到哪一号,完全是人工操作,把病人的号码放在桌子上,从上面开始叫,就像老师判卷子。
  如果能按照顺序叫也好,慢就慢了,有法可依我也没的说,后来发现有人自己进去将号码放到上面,医生不管,仿佛他就管看病,多伸一手都会die。护士也不管,好么,快成了无主之城。找护士问究竟,从表情看护士也知道有问题了,于是我‘被告知’下一个了……又等了若干时间,有孩子闹,有大人叫。
  进去坐下,医生很生疏。沟通两句,我告诉他耳朵里有根头发,他看了看说“是”,说“拿出来?”,我用一个笑容回答了他,其实也是反问。镊子拿出头发,有一厘米多长,有点小慎人。我又问他还有没有别的问题,因为我耳道常年发炎,没事喜欢掏耳朵,耳道有了红肿(耳朵别随便掏,很多自己掏穿孔了的),他说“没事”,说“挺好”,病历本不知道怎么填,填完了不知道放在哪,有一点倒是清楚,说”您先去交一下费“,仿佛一临聘大夫。
  我们拿着他开出的单子,这张单子好像是小肥羊的选菜单,一项一项的,可以在后面画勾或是写份数,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标价。闯过一条阴暗狭窄的通道(实际上也不窄,就是设计装饰出来显得特窄),拐了个弯,交费处的护士把这张菜单转码,编译,然后大声报出:“34元”……
  得!三十多块钱,掏了次耳朵。

  好吧,下面是副歌部分,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高潮。如果是stairway to heaven,那就到了”i got some good news“这句,华彩雄起。

  医生你就不会按号叫么,你就不能意识到应该这样做么?你是心不屑,还是智不达?有些医生进化的像机器人总动员WALL·E里面的人类了,衣来张手饭来张口。对医生的这种高度配合是希望他们能够全副精力的对付疾病,但是也把一些不自觉的人给害了。
  护士你就不能组织好点么?每天花一点点时间想想自己这一点点工作如何更加合理,如何更加方便医患,爱岗敬业,献礼祖国60华诞,说白了这也叫提升自身价值啊。
  有人认为人类是现代化工业文明、程序化生活中的螺丝钉,以前觉得这是一句贬义,现在想想也不尽然,其实能够做到螺丝钉的都是好样的。多数人还不如螺丝钉,那一点点能动性没有随着轻气上升到大脑,而是随着浊气下降了。像这样的医护人员,还不如放两台电脑呢。

  从本质上来讲,医院也算服务机构,就像体检中心、药店,但是我发现医院,尤其是大医院应该叫“牛逼的服务机构”。体检中心对于普通顾客,等号两边持平;医院相对于普通顾客,相当于牛逼服务机构对于普通顾客,您看,左边多了个牛逼!
  按照公式计算,经过合并同类项、最大公约数等等,反推回去,得出结论:只有牛逼顾客光顾了,这个等式才是平的。

  您是牛逼顾客么?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