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梦想的背影

来源:互联网 发布:git ssh 端口号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00:32

                                                一 个 梦 想 的 背 影                                         

                                                          《数字化生存》尼葛洛庞帝

       我们八零年代的人,大概没有几个不曾为电脑而疯狂的,“奔腾”,“摩尔定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都曾让世界为之发烧。 

       初次接触电脑是在学校,一九九七年,刚把一本入门书读了几页,刚知道了电脑电怎么一回事,也知道了“DIR”,“DATE”等几个DOS命令,就自信地跑到学校机房上机,但也只是打了这几个DOS命令,甚至二十六个字母键位 都还没有搞清楚,一时急火攻心,就在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悻悻中下机了。

         通过《电脑爱好者》,我开始知道关于电脑的更多。“英特尔”“AMD”,就是在那个时候知道的。也开始知道电脑的硬件构造。也是从那时起我养成了一种子好读书广而不深的坏毛病。那时我曾疯狂地穿梭于武汉电脑城的各个柜台前,隔着玻璃看这是CPU,那是主板上的PCI插槽 ,那是南北桥芯片。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是我那时最大的梦想。那时10G的硬盘,15吋的显示器,都曾让我驻足不前,羡慕不已。

                                                            《未来之路》比尔盖茨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期?青春的梦想和激情,应接不暇的名词,冲击着我们的大脑。互联网的初见锋芒,Win98的粉墨登场,2000也是蓄势待发。恰在那时,学校给我们开了电脑课。不过所学的东西却是让人啼笑皆非,98都已经登场了,我们用3.2,FoxPro都出来好多年了,我们还学Dbase,长城Basic。但就是在那样一种情形下,我们还是疯狂地买书,疯狂地上机。晚上熄灯后讨论的最多的话题也从女生变成了电脑。学校的机子不行就到校外上高价机。那时我们以懂得电脑知识的多少为荣,以为电脑就是未来幸福生活的代名词。也就是在那一年,我开始上网。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上网的情形,状态栏上缓慢前进的进度条,两个半小时我就看了一下武汉热线和163,就花了我十五块。

          99年我们的那所中专学校被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兼并了。大学就是大学,不仅一来就给每个宿舍装上了201电话,而且还带来了六十多台多媒体机,赛扬336,32MB,98,6.4G,SiS6326,15吋,24X。相信很多发烧友应该记得这一款配置。于是有机上的兴奋冲淡了我们作为亡校奴的痛苦,也暂时化解我们对前途的担忧。

                                                              《未来时速》 比尔盖茨

          澳门回归三天后,我们就要“毕业实习”了“,所谓的”毕业实习“就是学校贴一张通知,九六级的同学在某个时间搬出宿舍,明年七年来拿毕业证,其它的事就得各家使各家的高招了。想到那四年大好时光,想到那几万块的学费,真想去学校犯罪。

        一下广东时,我随身带得最多的,是电脑书,还有一套TDK的磁盘。那时我最大的梦想仍然是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然后切入电脑行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在广东呆了梦靥般的四个月后,我回到了武汉。开始一边打工,一边攒钱买电脑。那时我最大的梦想依然是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在买电脑前的那大半年里,我又曾无数次的穿梭在电脑城里,留意报刊杂志,网上的评测,曾无数次的在纸上做自己的电脑配置表。

          2002年三月七日,我终于在电脑城买回了自己的电脑。机器装好时,天已经黑了。在回来的出租汽车上,心情平静得不行。在我的要求下,司机打开了音乐,是刘德华的歌,但当时唱的什么,是一句也记不得了。 买了电脑之后的那一年时光,似乎是记忆中最快乐的一年。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学VB编程,上CSDN,不知是我的基础太差,还是学习不够用功,一个小小的问题都有可以困扰我很久。API的用法琢磨了许久也还是似懂非懂。终于,在到深圳后的一次招聘会上,富士康一看我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一个专业问题没问就把我的简历挡回来了。无奈中我进一家工厂做了普工。

            到此,我的电脑梦基本宣告破灭。从九七年到今,我所有为电脑而作的追求基本化作泡影,在学校为买电脑书我曾节衣缩食,在书店里光看不买受老板的白眼,为买电脑我曾八个月不吃肉,而所有的这些,甚至为曾为我换来一次面试,而用电脑来创造价值,更是一种莫大的奢望。 现在看来为电脑所付出的那些日子,是很苦的。但在那时,自己似乎并为感觉到什么样,反倒是觉得沉浸在一种追求幸福的快乐当中。相比现在的麻木,感觉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追求,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JAVA夜未眠》 蔡学镛

             按照惯例,每买一本书是是要为其定一篇感言的,但这本书买了将近半年,却始终无法无天下笔成文。因为在这本书上所凝结的我青春的梦想,欢乐,痛苦和激情,实在是浓得化不开。 买这本书的时候,是我回武汉办理大专自修毕业证手续的时候,毕业是对学习生活的一种结束;而这本《JAVA夜未眠》,也就是意味着这些年来和电脑的的一种结束,和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畅想的结束!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是国庆三天假的最后一天的下午。深圳因为前天的场雨布景为得凉了许多。真正的秋高气爽,一个人搬张书桌到七楼顶,看着不远处掩映在小山绿树中的北大清华的研究生院,独自听着音乐喝着茶,在一种十分复杂的心情中写下了上面的文字。

           一个梦想的背影,渐行渐远,在那模糊的身后,是我滴血,凋零,破碎的心。

          “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漂流,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伤口“ 童安格在歌中如此唱道。

             是为结,是为感,是为序。

                                                                           雁渡寒潭

                                                              一稿于二00四年十月三日

                                                              二稿于二00五年四月十八日

后记:写作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写到兴奋高潮时便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写到退潮处,便觉得无比落寞,空虚,甚至绝望。

        我们的假期很少,十一的三天假过了,再想有长假大概得等到过年了,所以那三天就显得弥足珍贵。一个人写完上面的文字后,天已经黑了,人感觉像虚脱了一样。于是搬桌子下楼回宿舍,然后脖子上顶着昏昏的脑袋去吃饭。一觉之后就又天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