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跌倒,银行吃饱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查看用户名密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1:23

经济跌倒,银行吃饱

来源: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storyid=001026109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经济评论员吴铮 2009-04-28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2009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速为6.1%,为近二十年最低,但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这个结果“比预料的好”。具体到行业,则冷热不均。目前,上市公司的一季报披露已到冲刺阶段。在经济减速,大批周期性行业严重不景气之际,银行业资产规模和利润的增长引人注目。

以中国最大的两家银行为例。昨天,工商银行公布的季报显示,今年1-3月实现净利润352.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3%。去年下半年中国1年期贷款利率总计下调2.16个百分点,在连续降息后,工行利润仍能保持增长,这超出了多数分析师的预期。

规模仅次于工行的建设银行,虽然公布的净利润比去年下滑18.3%,但实际盈利状况并不逊于工行。建行利润减少主要原因是,资产减值损失从15.5亿猛增至89.9亿。这并非实际发生的贷款损失,更多地属于一种会计处理——增加准备金,缓冲未来的不良贷款风险。这使建行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上升至141.75%(工行为132.02%)。不考虑拨备因素,建行的实际利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贷款业务的利润状况还好于工行。(工行的利息净收入下滑12.88%,建行仅下滑6.55%)

不出意外,工行、建行将成为一季度最赚钱的中国上市企业 (第三名是中国移动)。两家银行的资产规模、市值和利润在全球银行业也将继续名列前茅。为什么中国的银行能在经济下滑中保持高盈利?去年下半年的降息使银行目前的净利差比去年同期收窄了约20%,这种条件下维持利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扩大贷款规模。一季度,两大行贷款总额分别扩大了14%左右。

从近期经济企稳的态势看,短期内降息的概率不大。一季度新增贷款出现4.58万亿元的井喷,后三个季度增速有望回落,但仍然会保持增长态势(如果货币政策突然收紧,很可能加速经济下滑)。在流动性充裕的条件下,短期内不良贷款的压力也不大,工行、建行一季度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均比去年同期下降。这意味着,今年中国银行业的盈利前景依然向好。

正常情况下,银行的业绩应该和宏观经济的表现是正相关的。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行政性的信贷控制改变了这种周期性。即在经济过热时,严格限制贷款规模。经济减速时,则“适度宽松”(从实际情况看是非常宽松),鼓励增加贷款,以资金拉动增长。

这种“经济跌倒,银行吃饱”现象也是令人担忧的。一季度贷款井喷后,货币供应(M2)增长了25%,但实现的经济增长只有6.1%,从发电量看工业产出处于负增长状态。冶金、航运、造船等行业景气状况都在低谷。增长较快的是资产价格(如股市、楼市)。这说明大量新增贷款进入实体经济后,对增长的拉动效果并不理想,部分资金间接地流入了资本市场。这一状况持续下去,将积聚两种风险——如果经济回升,将迅速爆发通货膨胀;如果经济继续低迷,则大批贷款会成为坏帐。

联系作者:zheng.wu@ft.com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