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计算机情缘

来源:互联网 发布:阿里云上海机房在哪里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18:30

原文链接:https://howardwchen.com/2017/10/02/computer-and-me-1/

那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扒在奶奶家的窗边向外看,马路边支起了很多桌子,上面放着彩电,也有黑白的,桌边坐着一两个小朋友,有时还会站上好几个,他们左摇右晃,又喊又叫,玩得不亦乐乎。听奶奶说,这是旁边单元祁奶奶家的闺女摆的。有次妈妈也带我过去看了看,彩电里会有些小人上蹿下跳,很有意思,似乎那些小朋友就是靠自己的身体去控制他们的,有个小哥哥坐在凳子上,可整个身子都斜着探了出去,唯独眼睛还死死盯着彩电。祁奶奶见我过来问我要不要玩玩,我妈说我不会,就拒绝掉了,其实我是很想玩的。后来我才知道那个东西叫游戏机,现在都叫它红白机,想玩的话是要掏钱的。

任天堂红白机

大约又过了一两年,家里终于也给我买了一台任天堂的红白机,这是我的第一台游戏机。初中时曾经坏过一阵,后来自己又好了。高中之后它就沉睡在我的床头柜里,不知如今是否还在。有了这台游戏机我才知道,原来要想让里面的小人动起来是要用手柄的,而不只是自己身子动动就行的。

游戏机需要插上卡带才能玩,不同的卡带有不同的游戏,我们一般都叫他带子。后来哥哥姐姐弟弟也相继有了自己的游戏机,我便会和他们还有同学交换卡带,因为别人的总是最好的。我有两盘带子,都是十几合一的。我哥有一盘五十几个合一的,所以他总想换我这两盘,其实他那里好多都是垃圾游戏,还净有重复的。弟弟的是盘四合一,但每一个都是超级经典,所以最受欢迎。姐姐似乎不太喜欢打游戏,可能这就是男女差异吧,不过她却有把手枪,可以玩打鸭子,现在想想应该就是姑父想玩才买的吧。上面图中主机侧边的圆角倒梯形的地方就是插手枪的接口。说到这个手枪,小时候自然会觉得他能发出射线,但其实它就是个摄像头,开枪时获取图像,然后检测是否包含目标,想想也是很有意思,不知当时年轻的父母是否理解它的原理。

梦的童年
图片来自张泽作品《梦的童年》

说计算机情缘而提到了游戏机,这并不是跑题。游戏机对于那个年代的我们,就是相当高科技的东西了,而且一开始老人们是很难接受的。 记得有次姐姐把他的手枪拿来在奶奶家玩,奶奶就是不让,说怕手枪把电视打坏了。还有次和哥哥弟弟在姥姥家玩,姥姥也是担心电视会被玩坏。其实,游戏就是程序,通过手柄这个终端来输入信息,经过处理转换成动态图像,通过电视机输出,进而形成交互的游戏体验。这种极富吸引力的程序,在我对计算机的认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最早接触到的编程,也是游戏程序。

又过了几年,市面上渐渐兴起了学习机,小霸王的最是有名的,这也说明家用计算机在中国开始兴起了。大概是在三年级吧,由于我考试考了前三名,所以父母履行承诺给我买了我的第一台学习机。我印象中那是个没有牌子的便宜货,不过价格应该也是很贵的。就这样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电脑键盘,第一次接触到了打字游戏,第一次接触到了文字处理软件,第一次接触到了绘图软件,第一次接触到了音乐制作软件,第一次接触到了操作系统DOS, 第一次接触到了编程语言G-Basic和LOGO ,虽然他们的功能都是那样的简单甚至是简陋,但那却是我对计算机最早的印象。

小霸王学习机

不过没有多长时间,我就对这些东西失去了兴趣,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做的所有东西只要一关机就不复存在了。而那些小程序的使用方法能会的我已经都会了,不会的就是编程了。所以用起来就没什么意思了,于是我把游戏机的带子插上,把手柄插上,干脆让他变成了游戏机。再到后来,那个学习机的键盘坏了,由于不是什么正规品牌,也没附带电路图,根本没人能修,所以就彻底成了游戏机。现在想想,其实也是厂商打着学习机的幌子来卖游戏机吧,毕竟所谓的学习确实学不到什么。

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开始学英语了(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一场噩梦的开始)。我忘记是从什么渠道获得了这样一个消息了,延安中学(后来叫109中学,现在是津英中学)有一个打字机培训班,正在招收我这个年纪的学生。我和另外三个同学报了名,利用周六日的时间去参加了那个培训班。在那个年代,打字机绝对是个稀奇的东西,虽然算不上什么高科技,但是打字的过程却着实让人着迷。

你在按键上方抬起你的手指,然后用力按下,对应字母的金属字模就会猛地向前弹起,划过一个完美的弧线,重重砸向卡在机头的白纸上,而就在它们马上要撞击的一瞬间,又会有一条色带猛然跃起,挡下这一重击,而色带的颜色也就印刻在了白纸之上,机头会吓得往左一哆嗦,你就可以打下一个字了,等机头挪到最左边,这一行就打完了,这时你要通过机头左边的一个推杆将机头推到右边,同时白纸也会向上滚动一行,就可以接着打下一行了。这种手指与键盘的敲击,金属字模与机头的撞击,令那时的我兴奋不已。

打字机

就算抛开对新事物的兴奋,这个培训班对于我来说也真的是物超所值,在这里我学会了两项技能,一个是盲打,一个是英语音标。在今后漫长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我唯一有点儿自信的就是音标,而这都要归功于这个打字培训班。我已经不记得当初他们为什么要在打字课里教授音标了,不过真的很感谢当时的培训班,感谢那位姜老师。我和英语故的事还没有完,不过今天不说这个了。

至于盲打,这简直是任何一个计算机使用者的基础,更不用说我这样的一个编程人员了。如果不是事先学会了盲打,在今后与计算机的接触中说不定就会因为打字速度慢而降低我对计算机的兴趣了。遗憾的是,当这个培训班二期开课的时候,他们竟然无情的把我们打回了初级班,原因是他们忘记了还有我们四个人,所以没有给我们安排位置,二期一座难求,也就不了了之了。

五年级的暑假,我和姐姐参加了黄河道小学的一个计算机培训班,第一次使用了真正的电脑。那时电脑这个词好像不是很普遍,大家一般都叫它微机,后来微机的说法逐渐没有了,都叫电脑了。培训班用的是个经典造型的电脑,一个算不上干净的机箱横躺在桌子上,上面坐着一台老式的球面CRT显示器,机箱上有5.25英寸软盘和3.5英寸软盘的驱动器。应该就是以前常说的那种几86吧,只是我当时并不知道。由于机箱相对软盘来说是很大的,而那时又没有用到软驱,所以我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认为,电脑是靠放到软驱里的软盘运行的,而一个机箱可以同时插入十几张甚至几十张软盘都没问题,直到初中真正用了软驱才知道,原来只能插一张软盘,而电脑当然也不是只靠软盘运作的。

微机

那时我们学习了打字、DOS、UCDOS和CCED。打字嘛,当年学习盲打的效果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自然是班里打字最快的,所以后面的东西我也学得很带劲,毕竟我从一开始就是最好的。我当时还不知道DOS和操作系统是个什么概念,而DOS这东西自然也不是什么有趣的玩意儿,不过我不但没有厌烦,而且还记住了一些命令,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CCED是一款字表编辑软件,类似于Word。这个学起来就要有趣的多了,毕竟是可视化的,光是画个表格就能让我们兴奋半天。这也为初中时和同学合做课程表奠定了基础。这里我还学到了一个现在已经没什么用的知识,那就是开电脑要先开显示器后开主机,因为后开显示器的话,会对主机产生一个脉冲,可能会损坏主机,如今的电脑在这方面保护已经做的很好了,自然就无所谓先后了。

CCED

而就在这个时期,裕兴普及型电脑开始热卖了。忘了是为了什么理由,家里又为我购买了这台普及型电脑。“普及型电脑 ”显然是一种营销手段,它的本质还是所谓的学习机,但是整个产品却做得相当赞,从操作界面来看,他跟以前的学习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它却由键盘(主机)、卡带、显示器(单色,带音箱)、鼠标(三键)、鼠标垫、手柄、电脑桌共同组成,甚至可以连接打印机,最关键的是他的键盘上还带了一个标准3.5英寸软盘驱动器,再加上软件方面对软驱和鼠标的支持, 也算相当对得起“普及型电脑”之名了。

裕兴普及型电脑

这台普及型电脑对我的影响可是不小。由于有了软驱,所以我可以插入不同的软盘来运行不同的程序,包括各学期各科目的辅导软件,各种支持鼠标的教学或游戏的多媒体软件,当然也包括红白机游戏的软件。最重要的是我编写的文本、G-Basic程序、Logo程序、绘图文档、音乐文档都可以保存到软盘中了。由于可以保存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我对这些功能的兴趣大大增加。不过由于六年级的学习任务还是比较重的,所以这些实际上都是初中以后的事情了。

那年我13岁,第一次接触编程,使用的语言是G-Basic和Logo。

(未完待续)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