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一品AWS re:Invent 2016上的中国味儿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 aes 128算法 ecb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21:10
点击标题下「中国云报」可快速关注  

四天时间过得真快,涛哥的AWS re:Invent 2016之旅马上就要画上一个句号,用什么来作为此次美国之行的收官呢?还是说说涛哥一直想谈的AWS上的“中国力量”吧!

四天前,涛哥在旧金山机场转机时,朋友圈里就已经有人晒出了AWS re:Invent 2016举办地拉斯维加斯的街景,以及现在非常著名的“川普”酒店,据说是拉斯维加斯当地唯一一家没有赌场的酒店。涛哥结识的一些国内作云计算的厂商已经有好几位先期到达。现在回想起来,这次美国之旅其实充满了中国味道——吃了好几顿中餐,和来自中国的算是庞大的记者团穿梭于会场,在展厅、会场遇到了不少熟悉的中国面孔。

 

1

中国的云实践是跳跃式的


美国当地时间11月30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AWS大中华区客户招待会如期举行。亚马逊AWS全球副总裁、AWS中国执行董事容永康,以及AWS在中国最新的合作伙伴——北京光环新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杨宇航分别致辞。容永康清楚地记得,4年前,来美国参加AWS大会的中国用户只有10几个人,而今年到会的AWS中国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超过400人,可见中国用户对公有云的接受程度有了怎样的飞跃。几个月前,AWS刚刚正式宣布,由光环新网运营的AWS中国(北京)区域正式在中国商用。从2013年底宣布进入中国市场以来,AWS到现在终于算是完成了一个“小目标”。


亚马逊AWS全球副总裁、AWS中国执行董事容永康


AWS大中华区客户招待会现场


就在涛哥来美国之前,还有北京一家存储公司的朋友主动询问,AWS在中国数据中心的情况。虽然在中国市场刻意保持低调,但是AWS仍然是公有云市场不能忽视的标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最近一段时间关于阿里云与AWS对比的文章非常多。已经是国内公有云服务老大的阿里云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际市场,AWS都是阿里云绕不过去的一关。巧合的是,涛哥在采访AWS全球市场副总裁Ariel Kelman时问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AWS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是传统的IT厂商,还是像AZURE、阿里云这样的云服务商?”Ariel Kelman没有正面回答涛哥的问题,而是表示,当前采用AWS服务的企业客户都有遗留IT系统要处理。

 

在全球范围内,云计算其实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同的云服务商之间肯定会有“相杀相爱”,但现在还都有自己充足的发展空间。涛哥与中桥咨询首席分析师王丛女士在大会会场不期而遇。作为多年的老朋友,王丛结合她们所做的调研向涛哥介绍说:一,80%的中国用户会选择混合云;二,在中国,移动互联、社交应用等云原生应用的蓬勃发展会促进云在中国快速落地;三,中国和美国的用户对云的理解,以及实施是有较大差异的,相比有较沉重历史包袱的美国用户,中国用户的云化转型很可能是跳跃式的。

 

2

“5+1”,中国力量登场


在参会之前,涛哥已经了解到,像亚信、UnitedStack有云等中国厂商都有人来参加大会。AWS re:Invent 2016大会的官方文件中注明,正式参展的有5家来自中国的合作伙伴,他们是:天维信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互联港湾科技有限公司、乐鑫信息(上海)有限公司、北京新美互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贝斯平云科技有限公司。由于这5家厂商的展位比较分散,涛哥也是使出了“洪荒之力”才找全了这5厂商,并一一拍照留念。

 
天维信通科技有限公司属于AWS进阶级的技术合作伙伴。它是领先的国际网络服务供应商,为国内外企业提供高可靠的网络通信服务、云计算服务和IT托管服务。天维信通是AWS Direct Connect在中国的服务提供商。天维Cloud Connect云连接服务是一种直连AWS的网络连接服务,可帮助所有AWS企业客户建立一个连接本地设施的AWS网络。

 
北京互联港湾科技有限公司属于AWS注册级咨询合作伙伴。互联港湾专注于互联网基础服务,主营业务为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IDC及其增值服务),以及云计算技术服务。互联港湾还是CNNIC和APNIC会员,拥有独立的IP地址段及AS号。互联港湾已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即混合云。这也是一种寻找差异化竞争的途径。你可能没有注意到,互联港湾正在对公司网页进行改版,“www.hunheyun.com”这一网址已经说明了问题。

 
乐鑫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AWS注册级技术合作伙伴。乐鑫信息致力于为移动设备和物联网应用设计更好的Wi-F和蓝牙芯片,提供物联网解决方案。

 
北京新美互通科技有限公司是AWS注册级技术合作伙伴,也是一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出海公司,致力于运用先进科技打造下一代键盘应用,促进人类万物的创意沟通。

 北京贝斯平云科技有限公司是AWS进阶级咨询合作伙伴,专注在Hostway的云托管服务。它使用AWS的智能数据库,为各行业客户进入混合云环境迅速实现结构化。贝斯平是AWS Managed Service Program合作伙伴,同时也是AWS China Region合作伙伴。

 
在逛展区时,涛哥偶然一瞥,还发现了中国电信的展台。

 

3

有压力 更自信


AWS在中国开展业务当然离不开这些中国本地的合作伙伴;中国厂商也想借参会的机会多了解一些国际上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的厂商、用户是如何上云和应用云的。

 

互联港湾云计算产品线总监于永涛这几天接触了很多海外做监控、实施、云咨询方案的厂商以及客户。经过攀谈,于永涛对公司现在的定位和策略(包括客户群、产品定位和路线图,以及平台合作的程度等)更有信心了。互联港湾做的小而精,十分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其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止。仅这几天,互联港湾已经找到了意向客户。在参加完AWS的大会后,于永涛还会去旧金山继续拜访客户,了解更多的情况。

 

让于永涛十分感慨的是:“美国同行的技术底蕴、经济实力,以及在云实施方面的能力和沉淀,领先国内厂商不止一两年。好多东西是抄袭不来的。公司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必须坚持技术创新和,坚定产品信仰”。想到这些,于永涛就抑制不住兴奋,不仅想尽快系统地整理这几天学习到的东西,而且清楚地意识到公司原有的好多运营观念需要进一步调整。

 

中国的云服务市场潜力巨大,许多国外厂商都希望能分一杯羹。但是对于如何分这块蛋糕,又各有各的想法。国外厂商不断涌入中国市场,以及借AWS这样的平台实现中外厂商之间更频繁的互动,势必给中国的云计算产业带来更多变革,包括思想观念、技术、产品、运维和服务等多个层面。

 

听了两天的大会,于永涛进一步了解了AWS从研发、产品、运营到DevOps的发展以及快速迭代,感觉“创新与创意无处不在”。AWS的模式让国内一些做“大而全”而不是“小而精”的公有云厂商的压力剧增,如果不改变可能就会被淘汰。于永涛想到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人类了解自然规律越多,被自然的控制越强。”人与越来越强大的云,恰如一个共生的系统,进化是不可阻挡的。

 

与作为AWS的合作伙伴,这几天一直奋战在第一线,忙完了参展的事,还要忙公司北京的一摊事,后半夜才能睡的于永涛相比,抱着学习目的而来的云极星创联合创始人兼CEO王凤看上去轻松了不少。据涛哥了解,这次来AWS大会“学习”的中国厂商不在少数,比如网易云。

 
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云极星创团队


云极星创今年9月8日才正式成立,从公司成立时间来看,确实是云计算市场的后来者。不过,对云极星创的创始团队的很多人来说,这已经是他们在云计算领域的第二次创业,因为很多人来自一家已经在市场上小有名气的OpenStack创业企业。虽然嘴里一直说创业越来越艰难,但是王凤一谈起公司的发展就滔滔不绝,让人感觉他还是享受其中。公司成立短短2个月,员工已经从最初的20多人迅速扩展到50多人,其中很多还是从一些知名外企跳槽过来的。据说,公司现在的办公室已经不够坐了。云极星创希望打造完整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横跨IaaS、PaaS和SaaS,成为领先的综合性云服务商。云极星创业务刚刚起步,海航就成了其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且有项目正在进行POC。

 

最后,涛哥还要多八卦两句:云极星创的7个联合创始人,从年龄构成看,涵盖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闯劲与稳当并重。这样一支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团队,能够给中国的云计算市场带来哪些新意甚至惊喜呢?期待中。

感谢关注中国云报


阅读全文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