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劳的择校——小学择校的科学分析

来源:互联网 发布:怎么做好网络金融销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05:29
 为了上个心目中的好小学,家长们空前焦虑,有钱的买学位房孟母三迁,没钱的租房,甚至托关系找中介,学校皆有价,世路难行钱作马,让我们这些程序员家长要熬夜写多少代码。。。

可惜,这个钱花冤枉了,本文将证明,上什么小学是一样的。

当然,我会加一个重要条件:同一体制下的公立小学。如果不同机制则本文的结论不成立,比如公办-私立,深圳的小学和香港的小学也属于不同机制。


下面是简单的论证过程:

1、定义“好学校”:

培养出来的学生总体成绩比差学校优秀,这个最为简单,可量化,可以把学校看成一个工厂,1年级的学生作为原材料进去,过几年毕业作为成品出来,成绩就是衡量的最简单指标。


2、为什么公立小学都差不多?

决定一个好学校的因素无非是:好生源,好老师,好的软硬件环境。


最重要的原因是,小学入学不允许通过考试来选拔学生。

要承认,学生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有一些聪明孩子,有一些笨孩子,大部分是普通孩子。从大数据统计的角度,这些孩子的比例,在哪里都差不多,都呈现大体相同的高斯分布。如果允许选拔,那么重点学校(好学校)可以把聪明孩子挑选出来进行精英化教育,自然就会产出好的产品。但按目前的机制,公办学校按学区就近入学,如果说“好学校”也进行筛选,那也只是筛选出相对有钱的家长,并没有筛选出聪明的学生。


第二个原因是,公办学校的老师并没有完全的自由流动。

公立学校校长并不能面向社会去择优招募老师,老师是教育局派下来的,某个老师搞不好是靠关系进了所谓的好学校。按统计规律,无论从高学历、高资质、或最佳年龄组合,每个学校的老师都差不多,很难大大超出平均值,幸运的是,也不会大大低于平均值。


剩下的就是所谓软硬件环境了。硬件环境每个学校是差不多的,国家有硬性要求,盖房子修操场买电脑,每个学校的校长都很擅长。软环境,差异很大,这个学校弄什么艺术特色,什么芭蕾、合唱什么足球、围棋,那个学校弄什么书法、科学、游泳,和校长的个人品味有关系。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只是细枝末节,对总体出学习成绩影响不大。

当然,这里也很多误区,容我另文再做分析。


3、结论

好学校属于进行考试选拔的私立学校(一般的私立学校也不怎么选拔,有钱就能进入)。所以社会上流行的牛蛙路径是 小学初中上名牌私立名校、高中上公立重点中学,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两者皆可选拔,对学生和老师进行选拔。同样选拔,为什么私立高中竞争不过公立重点高中,是因为后者的选拔优秀学生的范围远大于前者。
 

如果你的孩子只能上公立小学,就近选一个吧,没啥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