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 ---- 听见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 html5 视频播放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20:04

   周末在家看书,很有收获, 了解到哲学的发展历史,看到了很多哲学家不同的思考方式,就像这本书中说的:我们不必要记住所有哲学家的结论,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人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1、自然派哲学家   --》 从大自然中研究万物的起源,自然世界的本质。

2、苏格拉底  --》 更注重人和社会 。在雅典的中心广场,和他人辩论,以提问的方式,让对方明白自己理论上的弱点,认清是非对错,因而得罪贵权,被赐毒酒;让人以人中心,正确的见解导致正确的行为。

  一个人只有按照自己的理性生活才会快乐,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理性生活,就不会快乐。

3、柏拉图   --》苏格拉底的学生, 二元世界:物质和理型世界,所有的物质按照理型(模子)组合而成,理型是永恒的,灵魂是不朽的,物质是流动的。(先有模子才有的马)建立了学院,尊重女性,男女都有理性。(注重感官)

哲学锅炉:用理性来治理国家。(分阶级,世袭制)

4、亚里士多德 --》 柏拉图的学生,是科学家,逻辑家,更注重在自然界中找答案。 认为先有马才有了马的理型。

     鸡与蛋的问题:一个蛋会变成一只鸡而不是鸭,是因为他有变成鸡的潜能,只拥有变成鸡特征,也说明了蛋的极限,只能变成鸡。

     为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进行了分类,(根据他们的共有的特征进行分类)

5、希腊文化  --》 希腊哲学家致力于寻找  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问题:何为真正的幸福,和如何才能获得这种幸福。

6、印欧文化  --》 欧洲文化,语言相通的,文化基本也相通。是佛教,印度教的起源。泛神论,相信轮回,供奉神像,主张静坐,静修。又黑海、里海       东向伊朗印度,南向埃及,北向东欧俄罗斯等地迁徙。

7、闪族文化  --》 西方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在阿拉伯半岛向周围扩散。以色列的犹太人 耶稣被烧,复活,保罗传教,自此很多地        方都渗透了耶稣的教徒,他们强调救赎,祷告,相信历史会一直发展,直到审判日的到来。相信只有一个神,就是耶稣,耶稣既是上帝也是上帝的儿      子,替人受苦,是一神论。 

     读到保罗到雅典中心广场演说,传播福音,我觉得好紧张,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就是在此刻产生的吧。 虽然很多人觉得他的想法可笑,但是还有很多人追随他而去,后来保罗定教义,在后来的3、4百年间,整个希腊文化都成为基督教的世界。

===== 中世纪篇  (古希腊和罗马的灿烂文化处于黑暗时期,整个欧洲被基督教统治) ========

      不想看中世纪的历史,总觉得在那段时间,统治者是利用基督教义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用顺从,不作恶,救赎的教义来约束民众,觉得和中国古代的迷信封建时候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仍然硬着头皮读完了。这里面提到了两个人:圣奥古斯汀将柏拉图思想融入到基督教义,圣多玛斯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与基督教义想融合,将二者取长补短,认为世界的理型是一致存在的,并且是存在于神中;把自然学派的分类思想融入基督教思想,分为植物,动物,人类,天使(天使没有身体,只有灵魂,并非不朽),上帝(上帝始终是最高等级,他掌握着世间人民的救赎与否,是永恒的。),在基督教女性的地位一直不高,哲学貌似都是男人的世界,这里面提到了 席德*是最早的一位女哲学家。 还有苏菲亚,智慧的化身。---》这似乎就为后面苏菲是少校笔下的人物埋下了伏笔。

==========   文艺复兴  15.16 世纪  ===========

       在圣多玛斯时代不久,原本团结一致的天主教文化出现分裂,哲学和科学逐渐脱离了教会的神学,使宗教和理性思考变得较为自由。新的科学方法和新的宗教逐渐掀起狂热。由此产生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重生,由中世纪欧洲贵族、教会统治的唯神论,慢慢恢复到了之前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文艺复兴时期是整个欧洲发展最快的时候,从科学,数学,天文,等等。人们发明了罗盘,才有了欧洲船队的航海,发现新大陆;发明了印刷,才使得先进思想得以传播,而不是再只通过教会传播教义,发明了火药,虽然后期助长了战争,但仍是一种进步。

新科学方法:要从崭新的角度来看待科学,不要迷信权威,要用感官来研究大自然,以观察,经验和实验为基础。--》实证论

新世界观: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日心说,万有引力,重力等等..

布鲁诺:人文主义者,认为神存在与大自然中,结果被贵族、教会烧死;

哥白尼:日心说,太阳是地球的中心,在临死前将《天体运动论》送到了印刷厂。

伽利略:我们要侧量那些可以测量的东西,那不能测量的,我们要想办法加以测量。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的运转,用实验发现物体运动轨迹:抛物线,一个物体在受到2个外力的情况下,产生的效果。

    惯性定律: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将一直处于静止或维持原来的状态不变。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两个物体的重量越大,引力越强;距离越远,引力越弱。 ——》借此解释了地球为什么围绕太阳转,

宗教改革运动: 马丁路德。


========   巴洛克 时期 (17世纪   理想与唯物主义) ========

巴洛克: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17世纪的主要特色:在两种相互矛盾的对比中呈现张力。人们所持观念不同,有人追求夸张华丽,有人追求宁静,退避隐世。

流行的话: 把握今天;不要忘记你将会死亡。

政治上充满冲突;阶级差距大。财富集中在权力之上。艺术形式主要是阴谋与暗杀。用戏剧来象征生活 ,把戏剧作为人生的缩影,诞生了现代戏剧。

莎士比亚: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哲学方面: 两种观念完全相反:理想主义和唯物主义并存。

唯物主义:相信自然事物都是通过肉体感官而来,受新科学的影响,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机械物质,包括思想和精神。

理想主义:思想,灵魂是不能被分割的。

笛卡尔: 现代哲学之父;与苏格拉底哲学相似,相信知识只能经由理性获得。要穷其一生寻求智慧。

---睡了---以后再看---





--------------------------------------------------------------------------------------------------

宗教问题一直是敏感问题,上大学时,历史老师就有意避开这些话题,现在有机会了解到宗教的起源史,我觉得脑子中有很多疑问。

我想问问保罗耶稣真的在死亡3天后复活了吗?是他亲眼所见的吗?他真的是天国的上帝吗? 那既然是上帝又怎么说是上帝的儿子呢?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古代陈胜反抗暴政揭竿而起时,命吴广到寺庙假扮狐狸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然后农民听了都说要尊天意,追随陈胜的事。原谅我这个无神论者,我想比起闪族文化和印欧文化,我更能接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对理性和物质的思考方式,如果非要选一个,我会接受印欧文化,最起码他让人打坐,放空自己。 

从小也就接触过佛教和基督教,小时候妈妈在家里烧香拜佛,逢年过节就烧香,做了好吃的要先上供,供神明吃,让我们姐妹给神磕头,然后她就跪在那说一些祈求的话。爷爷奶奶也是信奉佛教的,做完噩梦还会念“阿弥陀佛”。小时候很喜欢听他们讲的神话故事,直到现在还是半信半疑的闭嘴,信的是他们眼神里露出的坚定,好像亲眼所见,不容置疑;疑的是他们也是道听途说,并非亲眼所见。 后来我上了小学,初中吧,妈妈开始信基督教,我们邻村的一个阿姨会隔三差五地来我们家,给我们讲神的旨意,讲很多奇迹的事情,有人得了癌症,结果信了真神每天祷告,后来这个人病就好了,有人肚子疼,后来别人给他祷告了一会,他马上就不疼了,这些都是神的功劳。不骂人,不打人,要宽容、忍让,不生气,做善事,帮助他人...等等,这些都是一些正面的,积极的思想,妈妈说,就是因为信神,她的脾气改了好多,有个信仰真好。后来因为一些事情,中断了。

   我并不是想说哪种信仰好,我想说的是,信仰是关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的。有信仰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也许我们不用非要像哲学家那样去刨根究底,圣经、佛经里面的神话故事只是一种精神,只要领悟了精神,并用这种精神来支撑自己的意志,然后去践行即可。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