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走过罕病的生命教育】我在…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小机柜综合布线图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9 04:04
【那些年走过罕病的生命教育】我在16岁的时候被医生确诊罹患罕病,记忆中我时常怀疑,从住进医院的那刻开始,自己失去了所有怀抱希望的语彙。没有人教我,如何面对生命这堂真实的课,如何能够超越疾病或生理疼痛?
医院像我的学校,学习的挑战是与繁琐複杂的医疗用语认识。
诊间教室内的对话语句仍存有熟悉的字,字符与字符的组成,却构成另一个陌生语言,让我想起国中课堂的数学题目,老师的凌乱字迹写满整片黑板,我却无法釐清解题脉络,恐惧陌生带来的无所适从。
「所以医生的意思是……」
医生未曾轻忽我散乱的问话,受过专业医病关系训练的解释,病名与疗程精确详尽,病情推断通过简化守则,应答模式耐心且不带评断。
「应该这么说……」
 
我专注盯著医护人员的神情,细听平淡语调下每一刻的高低变化,学著使用不熟悉的语彙解读、确认每个语带保留的回覆。
检查室的负责人就像各科老师会影响学习的心情,当冰冷仪器压上赤裸肌肤,疼痛想推拒时,会被警告要完成这门课程的目标:查出健康缺失!医院的日常告诉我治疗是严肃的事情,关乎生命的就不能排拒。
回想起那段的时光,家人曾经陪我走过生病的恐慌、怀疑以及自责。我恍然明白,自己听不见希望的语彙,沉默看著熟悉的人离我远去。
 
【如何让希望的语彙被倾听】 
其实,在病痛中失语的人们,期待深入的倾听,如同美国心理医师比尔.欧汉龙(Bill O’Hanlon) 的建议:
「同情对方的痛苦和苦难,不要尽是打气或想要「解决」问题,也别一味地提出忠告或建议。不要做任何事情,只要陪伴、拥抱、肯定对方的痛苦和苦难就好。
以同情的心态听他们诉苦,这对受苦的人来说是很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请注意听他的故事和心路历程。不要只想说自己的看法,或告诉对方他们应该怎么做。
请注意,很多人、许多文化对于快乐或正面的故事是有偏见的。不要想去改变、重写、重组或抹灭对方的故事,使它们变得正面或快乐。
面对挑战所做出的任何努力、忍耐或是力量,都应该给予肯定,而不要任何的怜悯。一边肯定,一边寻找任何可能性,但是不要一直提可能性。」
 
【若可能,不要一直提可能性】 
那时候我总是等待著离开诊疗室的日子,但心裡始终忐忑著,会不会最终是医院裡的人告知我,看似恒常不变的乏味时光,实质上所剩无几。因为疾病――死于医药副作用、併发症发生机率,死于医生口中术语的机率是否注定比别人大?
无法从机率找到此生的预言,我只能从一个诊间科别换到另一个诊间。
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活了下来,却经常想像自己的死亡。想著死亡的发生是否代表从乱数机率被选中的人,彻底失去活下来的可能性或机会?而我会不会是被选中的人?
寒冷冬夜,有人将针头一再扎进我的手背,告诉我,要放轻鬆才能找到血管。或是将显影剂注入我的体内,告诉我,难以呼吸的火烧灼热感是正常的。关于检查报告毫无进展,我想知道怀抱什么样的心情最为切合。
以前在学校没有人教我,如何面对生命这堂真实的课。
 
【不要老想被疾病偷走的日子】
 欧汉龙:「我们必须知道,有时候身体的影响会超过心理,但是这并不代表这是个人的弱点或缺点,那只不过是生理学的运作方式罢了。但是倒楣的事还是会发生,身体所遇到的事情最后成为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
当时的我在书页读到这段话,还没抓住人生很重要的那一部分答案是什么,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我不要再老想著被疾病偷走的日子,想用宽慰填满活下来的感觉。
即使疾病佔据了日常生活,也要相信我们、或我们的家人,并不是疾病的代名词。事实是,经历过疾病的人,身体所遇到的事情,最后都会成为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那部分,要学习很久很久,才能学会,唸出希望的语彙。
(林芳如)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