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is下软RAID的实现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中海达手簿数据导出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07:03

 

solaris下软RAID的实现
  平时我们说的RAID基本上都是硬RAID即以硬盘为单位,而在solaris下我们可以用软RAID来实现分区和分区之间的RAID。现在让我们来学习下如何在Unix平台下建立软RAID

1.我们为我们的虚拟机挂连10G的磁盘  

2.划好要做RAID的分区
1.划两个分区:s0(1GB) s1(50M)
  #format
  Specify disk (enter its number):1   刚挂起的第一个设备(即第二个)
  format> p
  partition>p    查看分区的情况
  partition>0    第0个分区
  。。。。自己看下磁盘分区的基础知识
  

3. 推进另外一个硬盘的划分配置自动和前一个硬盘一致
prtvtoc  /dev/rdsk/c0d0s2 | fmthard  -s  -  /dev/rdsk/c1d1s2
把c0d1s2的硬盘配置表映射给c1d1s2  注意哦 是s2 在salaris下s2默认代表整个磁盘
4. 创建存储RAID信息的数据库分区
  在做硬RAID时 我们的RAID信息是存放在RAID卡和硬盘上的  而我们在做软RAID时需要用一个分区来创建一个或多个
RAID信息数据库文件 为什么要多个呢?----其实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分区没有存储RAID信息 而自己有只有一个存储RAID信息的磁道区。那么当哪一天你的那个硬盘还好着就是那个磁道区坏了 那么整个RAID计划将失败。

metadb -afc 3 /dev/dsk/c0d1s1  /dev/dsk/c1d1s1  为c0d1s1和c1d1s1分别创建3个用来存储RAID信息的数据库文件
创建完后 我们可以用metadb来查看

5. 创建RAID数据区
  用来存放RAID信息的分区我们建好了 现在我们要建的就是创建RAID数据分区用来存放数据文件
假如我们创建的RAID为RAID0,那么具体步骤如下:
metainit d1  1 2  /dev/dsk/c0d1s0  /dev/dsk/c1d1s0 -i 32k
这条命令的意思是:用两个分区 /dev/dsk/c0d1s0  /dev/dsk/c1d1s0来创建一个RAID分区(所以用1 2),-i 32k用来指定每个分区的大小
创建完用metastat d1来查看
6.格式化分区
  新建立的RAID区是裸设备 要使用它就需要格式化它
  newfs /dev/md/dsk/d1

7.挂载查看设备
mount  /dev/md/dsk/d1  /mnt/d1
df  -k




--------------------------------------------上面是RAID0的实现 现在我们来实现RAID5----------------------
8.为了方便我们先删除之前的RAID0分区
metaclear [-f] d1  删除RAID分区d1
可以用metstat d1这时我们看不到任何有关于d1的信息

9.创建RAID5的数据分区
metainit d1 -r  /dev/dsk/c0d1s5  /dev/dsk/c0d1s0  /dev/dsk/c1d1s0
以上这句话的大致意思:用随意的三个分区来创建一个名为D1的RAID5分区 其中r指出这是一个RAID 5

10.格式化

11 挂载查看情况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