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三问

来源:互联网 发布:地下城无限网络中断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03:04

在偷懒这件事上,我们人类是绝不会偷懒的。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懒惰会是我们的天性,为何造物主会将其编入我们的基因序列。如果人人都勤快些,都乐于强健体魄,忙于学习工作,精于发明创造,那么建设社会主义的砖瓦早就多到有剩,民族复兴可能也已完成 99.99%。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知冷畏热,趋利避害,这都是为了提高个体的生存几率,但勤劳能有什么危害呢?为什么大脑总是会想方设法阻止我们长时间的思考或者劳作。

我能想到的唯一合理解释是:勤奋太费力气了,而懒惰可以节约更多的生物能量,尽可能的存储体能,就好比生物在食物匮乏的冬季进入冬眠一样,偷懒也能减少能量消耗,是个体从远古时期就学习而来的一种生存技能。

可这都二十一世纪了,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下,不说成为时代的弄潮儿,适当的付出努力,赚个三五千一月的工资,想饿死都是件难事。为什么个体依旧会习惯性的选择懒惰?一到周末,在跑步机和沙发之间,大多数人都会奔向后者。只有少数懂得正视自我,挑战惰性的人则能通过持续的输出换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懒惰是深入每个人细胞神经的本能,大脑总会在关键时刻绞尽脑汁的替我们找出偷懒的另一条途径。在你专注阅读十分钟后,会突然会想起朋友圈可能有新消息了,而且只需要付出极小的力气就能把手伸向一旁的手机。

第二个疑问,理性为何难以战胜惰性。我相信以绝大多数人的理性认知水平,都能估算克服懒惰所能带来的巨大收益。

成功是人人都渴望的身份标签。要走向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财富,名声,权力)需要各种优秀品质与时运集齐一身,这类成功本身就是一场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它的胜败更依赖于与生俱来的家庭资源和不可预测的机遇,光勤奋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平凡的大多数,追求相对意义上的成功更切实际,纵向的自我对比,看看现在的自己相较于三五年前是否大有不同,财富积累、知识储备、社会阅历等,这些都是可以真实感知的变化,这种程度的成功,光靠勤奋是一定能够达成的。

这类成功在我看来,只要足够勤奋几乎可以说是唾手可得。这个时代和以往不同,信息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行业对于人才的选择标准几乎是透明的,比如一个 iOS 程序员如果熟悉 TCP/IP 协议(真正意义上的熟悉,而非简历上的精通),那么他能选择的机会数量已远高于平均水平。要做到熟悉 TCP/IP 协议有多难呢?三年的时间沉浸其中应该是差不多了,但这三年期间需要无数次的以绝对的理性压制懒惰,这才是真正的难点所在,也是我最疑惑的地方,理性虽然能够清晰感知战胜懒惰对于提升自我的意义,却还总是任由惰性一次次阻挠自己。

我想过很多可能的答案,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人很难意识到自己在偷懒」。客观的说,懒与勤奋也是个相对的概念。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接收到错误的信号:“我其实还算努力”,“暂时维持现状也不赖”。你觉得 996 下班后已筋疲力尽该放松娱乐的时候,有的人回家兴致勃勃打开电脑开始写个人项目了。大脑总是会夸大身体的负面状态,疲劳、焦躁、困倦,这些信号都会建议身体立即进入休息状态。连续看一个小时书感到疲倦、注意力难以集中后,无视身体信号,继续坚持再看一个小时会怎么样呢?不会怎样,身体没有任何损害,一觉之后一切如旧。

大脑总是会预先进入身体的防护状态。持续跑一千米后,能明显感觉双腿变重、全身乏力、气喘、供氧不足、好像再多跑一秒就会倒地不支,可真咬牙再坚持一百米,身体的力量复又回来了,腿也变轻了,大脑发觉无法欺骗你,转而配合你的工作。

第一个一千米就是懒惰制造的舒适区,持续的学习、工作、写代码、开会、跑完一千米之后,就会进入理性与惰性的辩论战,理性告诉你「再坚持下去能有更好的结果」,惰性则说「差不多可以休息了」。理性若胜,突破舒适区,耐性增强,下次或许可以挑战两千米。

第三个问题,为何我们总是容易陷入间歇性的踌躇满志与持续性的颓废懒惰里

在我们信心满满制定未来规划之时,惰性在干嘛?当我们回归日常,熬夜赖床,电影游戏为伴时,凌云壮志又去了哪里?热情与梦想似乎能在短时间内彻底的压制懒惰,这种绝对的正面力量是来自哪里?能不能被记录和维持呢?

我们多是听了真实的案例,有了感同身受的渴望,进而在电光火石之间产生一个未来计划,这种突如其来的冲击能在一瞬间让血脉喷张,仿佛同样的成功已近在咫尺。买书的那一刻就可以清晰品尝到读完整本的收获和喜悦。这顷刻的正能量要是可以收藏起来该多好,可偏偏人是健忘的,当天的感动和振奋在第二天可能连十分之一都不剩了,遑论一个月之后还在矢志不移的坚持。

情绪虽然无法被完整保存,但我们可以用文字或自己的语言去尽可能的记录和描述它,颓废时就拿出来温故知新总有用处。热情与梦想是人生的燃料,哪怕是短期的也弥足珍贵。我们还可以多结交远比自己优秀的朋友,置身于竞争激烈的圈子,身边之人现身说法的成功往往更具备冲击力和感染力。

问题的答案都隐藏在问题里,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正视问题。懒惰是自我突破的第一大敌,需要每个人正襟危坐,严阵以待。

如果打算过的比现状更好一点,不妨在勤奋这件事上,再勤奋一些。

转自 MrPeak杂货铺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505148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