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来源:互联网 发布:售票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15:16

心理学研究中关于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 zone),学习区(stretch zone)和恐慌区(stress zone)。
    在舒适区我们得心应手,每天处于熟悉的环境中,做在行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际,甚至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对这个区域中的人和事感觉很舒适。但是学到的东西很少,甚至学不到什么东西。

    在学习区里面是我们很少接触甚至未曾涉足的领域,充满新颖的事物,在这里可以充分的锻炼自我,挑战自我。所以在这个区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是真正在学习。

    恐慌区,顾名思义,在这个区域中会感到忧虑,恐惧,不堪重负。所以,人处在恐慌区中也无法学习。

    比如我们看一本书,如果这本书所说的内容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完全符合我们已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本书就在我们的舒适区内。
    但如果这本书说的内容与我们原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符,但是我们思考之后仍然能够理解接受,那么这本书就在我们的学习区内。
    如果这本书我们根本就理解不了,那么就是在恐慌区。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学习区”内学习、做事,人才会进步。例如前几天朋友谈起他最近接触到的一个农村孩子张汇东。父亲常年有病,母亲又是智障患者,家贫如洗。他又要学习,又要忙家务,一个9岁的孩子,整日乐乐呵呵,学习成绩极佳。和同龄孩子玩起来没有一点自卑或是其它心理负担,其它孩子们也没有对他歧视的现象。

    不要认为我们给孩子提供了多么优越的环境,准备了多么丰富的物资,孩子就会坐下来好好学习。相反,可能因为他(她)太“舒适”了,所处的环境是“舒适”的,所交往的人是“舒适”的,读的书是“舒适”的,所思所想也是“舒适”的,没有机会“不舒适”,所以也就没有机会进入学习区!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如何扩大舒适区,进入学习区?一句话,反其道而行之!

    舒适区让人沉迷其中,难以自拔,跨出舒适区需要勇气,需要自信,需要作出改变。我们成人都很难做到,何况自制力还比较低的孩子。

    所以,家长不防为孩子创造“不舒适”的条件,如给孩子换一个学习环境;彻底放弃原来痴迷的“垃圾书”、“垃圾电视”,代之以有一定逻辑训练的(如我多次推荐的数学读物)书籍、经典的(如诗歌、古文名篇)书籍和文章,以及一些优秀的电影、纪录片;带孩子去户外拓展、露营等等。总之,帮助孩子跨入新的学习区,并把学习区转化为她(他)的舒适区。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