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 历史背景

来源:互联网 发布:怎样破解公司网络限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02:02
故事的内容: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同名小说和电影),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入侵阿富汗,美国911,本拉登

一、阿富汗历史与地理

地理:阿富汗位于西亚的伊朗高原的东部,地处战略要冲,长期以来,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作为在大国俄国的邻居,是俄国陆地进入印度洋与美争霸的道路。19世纪就是英俄角逐的场所。(就像日本和俄国在中国的东北打仗一样)为什么先是苏联入侵阿富汗,继而又是美国入侵阿富汗,与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地缘政治有很大关系。
历史:1973年7月17日,前首相达乌德联系一批受苏联影响的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了查希尔王朝,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国。但达乌德上台后,不愿完全听从苏联摆布,并公开宣称阿美关系是头等重要的。1978年4月27日,亲苏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政变,杀死了达乌德,所谓“四月革命”宣告成功。
新政权成立后,大批苏联军政人员以“顾问”名义控制阿富汗政府机关、企业和军队。同年12月阿苏两国签订了为期20年的“友好睦邻合作条约”,规定双方将加强“军事领域内的合作”,并主张“建立有效的亚洲安全体系”。阿富汗当局的内政措施也基本上是在苏联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以苏联的模式为发展方向。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说是企图变阿富汗为苏联的“卫星国”,不能不激起阿富汗人民的愤怒反抗。

二、苏联入侵阿富汗

1979年12月27日晚,苏联在经过精心策划之后,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空运大批军队完全控制了首都喀布尔。随后,早已部署在苏阿边境的苏军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干线。这时,在阿富汗的苏军人数已达8.5万人。在苏军保护下,人民民主党“旗帜派”头目卡尔迈勒从国外回到喀布尔,出任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和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总理。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战后几十年来第一次直接出兵占领一个第三世界主权国家,标志着70年代苏联对外扩张的顶点。
三、 美苏争霸 阿富汗 本拉登
奥萨马•本•拉登(1957-2011),通称为本•拉登或本•拉丹,是基地组织的首领1979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拉登离开家庭参加了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展开了反对前苏联的斗争。拉登组织了一批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志愿者,提供他们去阿富汗的路费,还建设了一些训练设施。拉登还把世界各地的游击战、破坏和隐匿专家聚集在一起,为他们提供战术指导。此阶段的拉登和塔利班一样,受到美国援助。在阿富汗抵抗苏联军队的侵略中,本拉登不但赢得了声誉,还锻炼了他的组织能力。实上,美国中情局在此时就与拉登多有接触,因为美国希望阿富汗战争能把苏联拖垮,所以极力支持反对苏联的军队。二战后的冷战,美苏争霸,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支持敌人的敌人就是对自身有利,所以拉登当时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中情局的一些在阿富汗的官员还称拉登为英雄,而拉登后来所施展的一系列阴谋诡计与暴力手段,有很多都是从中情局那里学来的。反对苏联的阿富汗战争结束后,拉登回到沙特阿拉伯。

二、信仰之争与本拉登

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山国,部族在国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9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不共戴天之敌,历史上基督徒还组成十字军东征伊斯兰教。详细可看《全球通史》有关宗教部分,伊斯兰教代表这中东的阿拉伯势力,而基督教则代表这西方和西欧势力,敌对这这样形成。
1988年,抵抗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行将结束的时候,拉登建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名为"阿尔-伊达"(阿拉伯语"基地"之意)的大本营,专门训练"圣战者"。这名虔诚的穆斯林称,"基地"的目标,就是"统一所有的穆斯林。"因此,"基地"的存在就是采取极端暴力手段要推翻几乎所有的在拉登眼中看来是"腐败无能"的穆斯林政府,驱逐这些国家的西方势力。
海湾战争爆发后,拉登认为美国已取代前苏联成为“伊斯兰世界新的恶魔”。1998年2月,本•拉登组织了“伊斯兰反犹太人和十字军国际阵线”(“伊斯兰圣战组织”是其派生组织)。

本•拉登宣称:“美国人是真正的恐怖分子”,华盛顿在中东的驻军是“十字军”。拉登说,他毕生的目标就是使用暴力手段,将所有的美国人赶出伊斯兰世界,不管他是军人还是平民,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老人还是儿童。 下段表述就是拉登动员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发动圣战的理由:“我们不能允许美国人住在神圣的地区。我们要把他们赶出去,我们要对他们发动战争。如果以色列人杀死巴勒斯坦的孩子,如果美国人杀死伊拉克的无辜人民,如果大多数美国人支持他们放荡的总统,这就意味着美国在向我们开战,我们就有权进攻他们。” 从此,拉登便开始策划了一系列恐怖活动,后来的美国911事件就是代表。


http://www.xzbu.com/4/view-4041362.htm这篇也写的很好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