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来源:互联网 发布:欧洲卡车模拟2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08:39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一、提出背景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二、理念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全球治理观

1、国际权力观

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为争夺国际权力发生了数不清的战争与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各国在相互依存中形成了一种利益纽带,要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维护这种纽带,即现存的国际秩序。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未必要像过去那样通过战争等极端手段来实现,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护共同利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机制的出现,是国家之间通过国际机制建设应对国际危机的例证。如果国家之间互不合作、以邻为壑、危机外嫁,这些危机完全可能像上个世纪20—30年代一样,引发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灾难。 

2、共同利益观

“共同利益”的概念并非从来就有。欧洲君主制时期,国家利益就是君主个人或家族的利益。进入20世纪,国际社会的利益关系曾被描述为一种排他的零和关系,因此利益争夺引发战争是无法避免的。
经济全球化促使人们对传统的国家利益观进行反思。瞬间万里、天涯咫尺的全球化传导机制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球利益链中断。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任何国家要想自己发展,必须让别人发展;要想自己安全,必须让别人安全;要想自己活得好,必须让别人活得好。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共同利益也有了新的认识。既然人类已经处在“地球村”中,那么各国公民同时也就是地球公民,全球的利益同时也就是自己的利益,一个国家采取有利于全球利益的举措,也就同时服务了自身利益。
 

3、可持续发展观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接踵而至的环境污染和极端事故也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这些事故引起了人们的思考。1994年中国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6年,可持续发展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之一。 

4、全球治理观

全球治理的核心观点是,由于全球化导致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需要由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共同参与和互动,通过强化国际规范和国际机制,形成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的、能够解决全球问题的“全球机制”。比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出现的二十国集团,协调各国应对危机,使世界经济摆脱陷入20世纪20—30年代全球大萧条的境地。国际上各种协调磋商机制非常活跃,推动国际社会朝着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前进。
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的发展又形成了有力的“正能量”。十八大报告还强调要积极参加多边事务,并特别提到要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三、结论

形成全球合作的机制,实现全球共商,全球共建,全球共享。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