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垠:自动编程是不可能的 我为什么不在乎人工智能

来源:互联网 发布: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16:16

文/王垠

有人听说我想创业,给我提出了一些“忽悠”的办法。他们说,既然你是程序语言专家,而现在人工智能(AI)又非常热,那你其实可以搞一个“自动编程系统”,号称可以自动生成程序,取代程序员的工作,节省许许多多的人力支出,这样就可以趁着“AI 热”拉到投资。

有人甚至把名字都给我想好了,叫“深度程序员”(DeepCoder = Deep Learning + Coder)。口号是:“有了 DeepCoder,不用 Top Coder!” 还有人给我指出了这方向最新的,吹得神乎其神的研究,比如微软的 Robust Fill……

我谢谢这些人的关心,然而其实我并不在乎,也不看好人工智能。现在我简单的讲一下我的看法。

机器一样的心

很多人喜欢鼓吹人工智能,自动车,机器人等技术,然而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人不但不理解人类智能是什么,不理解人工智能有什么局限性,而且这些“AI 狂人”们的心,已经严重的机械化了。他们或多或少的失去了人性,仿佛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人,忘记了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忘记了人的价值。这些人就像卓别林在『大独裁者』最后的演讲里指出的:“机器一样的人,机器一样的心。”

每当提到 AI,这些人必然野心勃勃地号称要“取代人类的工作”,“节省劳动力开销”。暂且不讨论这些目标能否实现,它们与我的价值观,从一开头就是完全矛盾的。一个伟大的公司,应该为社会创造实在的,新的价值,而不是想方设法“节省”什么劳动力开销,让人失业!想一下都觉得可怕,我创造一个公司,它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成千上万的人失业,为贪得无厌的人节省“劳动力开销”,让贫富分化加剧,让权力集中到极少数人手里,最后导致民不聊生,导致社会的荒芜甚至崩溃……

我不可想象生活在那样一个世界,就算那将使我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也没有了意义。世界上有太多钱买不来的东西。如果走在大街上,我看不到人们幸福的笑容,悠闲的步伐,没有亲切的问候,关爱和幽默感,看不见甜蜜浪漫的爱情,反而看见遍地痛不欲生的无家可归者,鼻孔里钻进来他们留下的冲人的尿骚味,走到哪里都怕有人抢劫,因为人们实在活不下去了,除了偷和抢,没有别的办法活……

如果人工智能成功的话,这也许就是最后的结果。幸运的是,有充足的证据显示,人工智能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我的人工智能梦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也曾经是一个“AI 狂热者”。我也曾经为人工智能疯狂,把它作为自己的“伟大理想”。我也曾经张口闭口拿“人类”说事,仿佛机器是可以跟人类相提并论,甚至高于人类的。当深蓝电脑战胜卡斯帕罗夫,我也曾经感叹:“啊,我们人类完蛋了!” 我也曾经以为,有了“逻辑”和“学习”这两个法(kou)宝(hao),机器总有一天会超越人类的智能。可是我没有想清楚这具体要怎么实现,也没有想清楚实现了它到底有什么意义。

故事要从十多年前讲起,那时候人工智能正处于它的冬天。在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我偶然地发现了一本尘封已久的 Peter Norvig 的大作『Paradigm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gramming』(PAIP)。像个考古学家一样,我开始逐一地琢磨和实现其中的各种经典 AI 算法。PAIP 的算法侧重于逻辑和推理,因为在它的年代,很多 AI 研究者都以为人类的智能,归根结底就是逻辑推理。他们天真地以为,有了谓词逻辑,一阶逻辑这些东西,可以表达“因为所以不但而且存在所有”,机器就可以拥有智能。于是他们设计了各种基于逻辑的算法,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甚至设计了基于逻辑的程序语言 Prolog,把它叫做“第五代程序语言”。最后,他们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众多的 AI 公司无法实现他们夸口的目标,各种基于“神经元”的机器无法解决实际的问题,巨额的政府和民间投资化为泡影,人工智能进入了冬天。

我就是在那样一个冬天遇到了 PAIP,它虽然没能让我投身于人工智能领域,却让我迷上了 Lisp 和程序语言。也是因为这本书,我第一次轻松而有章法的实现了 A* 等算法,并且理解到里面的真谛。也是因为 PAIP,我第一次理解到了程序的“模块化”是什么,我开始在自己的程序里使用小的“工具函数”,而不再担心很多人忧心忡忡的“函数调用开销”。PAIP 和 SICP 这两本书,最后导致了我投身于程序语言领域,并且有幸获得这个领域鼻祖们的指点。

在 PAIP 之后,我又迷了一阵子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因为有人告诉我,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新篇章。然而我逐渐的意识到,所谓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跟真正的人类智能,关系其实不大。相对于实际的问题,PAIP 里面的经典算法其实相当幼稚,复杂度很高,根本不可能解决大规模的实际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我看不出 PAIP 里面的算法跟“智能”有任何关系。而“机器学习”这个名字,完全就是一个幌子。很多人都看出来了,机器学习说白了就是统计学里面的“拟合函数”,换了一个具有迷惑性的名字而已。

吓人的外衣之下人工智能的研究者们总是喜欢抬出“神经元”一类的名词来吓人,跟你说他们的算法是受了人脑神经元工作原理的启发。注意了,“启发”是一个非常模棱两可的词,由一个东西启发得来的结果,可以跟这个东西毫不相干。比如我也可以说,Yin 语言的设计是受了九阴真经的启发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