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启动盘~

来源:互联网 发布:人工智能 公司 top100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06:16

不知道多少人还能想起自己第一次使用电脑的情形,恍惚记得那年我怔怔的看着跟微波炉似的CRT显示器像是看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那一年应该是小平同志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十年之后,电脑仍然是稀罕玩意,各单位还都有正式编制的打字室和打字员,只有形象出众而且领导赏识的年轻人才能毕业之后去当打字员,据说那个时期的作风问题大都发生在打字室里年轻貌美的小打字员跟等材料的领导眉来眼去看对眼了,那个时候没有搜狗拼音输入法,微软的智能ABC最多也就是双拼的程序,汉字输入主要靠五笔,学习五笔输入不仅要背字根还需要键盘练习,那个年代桑塔纳2000还是区县单位一把手的专车,一般公车配的是北京 jeep和偏三轮摩托车,大部分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即所谓的万元户(不包括沿海等发达地区~)脑海里还没有BBA的概念,想着是把自己骑十几年的自行车换成SUZUKI摩托,对了还有一毛钱一包的大白兔~当然也不可能有现在百脑汇电脑城能花几十块钱买个USB键鼠套装,所以有些人就找张纸对照键盘把键位描画下来用来打字练习,这种纸上谈兵的效果自然不好,那些手指很少碰触到键盘的人在使用真正的键盘打字时进程出现用力不均匀,轻抚或重拍,因此就有很多电脑学校应运而生,现在不还有北大青鸟电脑学校嘛,那个时候电脑学校招牌课程就是五笔打字+word排版,能做出一个PPT就达到毕业的水平,那个时候能够VB编程就是现在人才引进的水准,我曾经因为敲了单位电脑的机箱导致电脑蓝屏而被家长打,那个时候别提给电脑重新装系统了,连开机都要获得家长的允许,我大伯曾经花重金买回家一台电脑,曾经的大头机摆在书桌上,配备了windows 95 系统但又不舍得用,平时都用绒布盖着,久而久之连排插都去掉了,小时候每次我去他家都会对着黑色的屏幕假装很专业的敲几下键盘按几下鼠标,后来有了windows 98直到windows 2000,再到流行了十几年之久经典中的经典windows XP,好像就从2000年中国加入WTO以后信息技术才真正的快速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大伯的价值万元的大头机据说后来只卖了200块钱,这让我想起了大哥大和BB机这些在内地几乎是转瞬即逝的东西,没有创新的能力还总抱有闭塞心态真的是可悲的~

98年之后我堂姐配置一台电脑配置windows 98系统,记得那个时候还能拨号上网聊QQ,还能登陆第九城市来钓鱼,九城可能很多我的同龄人都没听说过,其实我也没用过,因为当时真心的我不会注册账户~只能看我姐聊天和钓鱼,不像现在六七岁的小孩子平板用的滚瓜烂熟,当时的我甚至在我姐不在家的时候花了一下午的时间都没研究出原来需要双击IE然后敲入域名回车才能打开九城的网页,在加上那个时候上网聊天聊出网瘾的事件层出不穷,家长的态度也趋于保守因此我也失去了成为在课余自学编程最终上了报纸头条电脑小天才的机会,那个时候国内互联网刚刚兴起,马云应该刚刚成立阿里巴巴这个肯定是小时侯四十大盗故事听多了才取的名字以便以后不用自己骑自行车推销产品,QQ模仿OICQ也刚上线不久,百度的李总还在硅谷天天熬夜给别人敲代码呢,互联网还总是被称为因特网或者万维网~

在后来CRT逐渐被淘汰,在我这样的小朋友的眼中液晶显示屏是跟XP系统一起进入我生活里的,同时还有分量十足的IBM Thinkpad笔记本电脑,用的最多的应该就是下五子棋和扫雷~因为家里没有办理拨号上网,网吧也开始流行,几乎密闭的通间充斥着满是烟味的空气,我们站在那里看一群人玩传奇,记得那个时候总是有人会赶我们这些只看不上机的人走,哪像现在稍微高端的网吧都改名叫网咖,没事坐在那都有人给上饮料,等到再大一点好像就能够聚众逃课CS和玩大话西游2了,跑跑卡丁车是哪年的游戏真想不起来了,大话西游可真是承载了很多青春的回忆啊,在东海渔村砍飞鱼结果忘了时间被家长抓,二老痛心疾首在暴打的同时不停的自责他们管理的疏忽,弄的此事满城风雨,从此留下了逃课上网的黑历史,至今还有人拿我做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型说事,甚至有个老学究在我本科要毕业的时候诧异我怎么能考上大学,每次想起这些过往都忍不住要叹气到底是我太叛逆还是你们没见识?~其实我在玩游戏的同时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在游戏里看到彼此并且相互影响,这样功能实现的机制是什么?为什么这么有趣的知识学校老师不讲呢?还扯什么不能还不会走就想跑,还不是因为他们也不会~总之因为后来我出色的辩才家长退步允许我周日下午单位玩电脑,这个时期计算机就是游戏机+电视机,时间有限根本没有机会研究技术性问题,游戏之余就是看日本动漫和轻小说消遣,印象中那时候的动漫和轻小说特别有趣,不过时过境迁记忆里的情绪依旧在只是重读之时再也感觉不到那种闲适的愉悦了。

无论别人怎么冷嘲热讽我最终离开了高中,得以开始悠闲的大学生活,进入大学以后家长可能也觉得我在学业上也只能达到这种程度了,心态变的宽松起来,不过依旧没有拿钱给我买电脑,我大姨可能看不过去了,于是作为礼物送了我一台联想笔记本电脑,intel双核+2G内存+500G硬盘+Vista OS,然后没几天就被我误格系统盘蓝屏了,幸好那台笔记本有光驱,那时的电脑市场也开始火热了起来,从业人员剧增导致竞争白热化,去趟电脑城连拖带拽的推销他们家的机器,经典的5元一张XP ghost系统盘也随处可见,于是搞了一张自己尝试安装系统,不明白的就百度搜索,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装系统,从那以后在这条路上就越走越远~windows, linux release, solaris. etc 越装越多。

启动光盘并不是新鲜事物,任何操作系统厂商或者社区都会以可启动光盘镜像格式发布其系统产品,镜像里包含不可见的引导区程序和可见的文件,计算机启动后BIOS代码取得控制权,执行引导区代码, 引导区代码一般会加载某一bootloader程序,在由bootloader加载live系统内核,当然引导区代码也可以直接引导系统内核启动,镜像引导流程如下所示:

BIOS -> Boot Sector -> boot loader -> kernel

bootloader有厂商单独开发的程序,比如微软的NTLDR,也有第三方开源的程序,比如说SYSLINUX,GRUB。

但随着网络和可移动存储设备的发展,光驱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导致越来越多的笔记本电脑移除了光驱,比如MAC,轻薄机身的设计理念是无论如何也容不下光驱存在的,而外接光驱体积过大携带不便,因此如何给没有光驱的电脑安装系统就成了当务之急,小巧灵活的可移动存储器(U盘)就成为了首选,光盘由于自身独特的存储结构导致没有分区概念,开发引导镜像时保证引导区代码成功引导即可,但U盘的flash存储结构使其既能模拟光盘存储格式也能模拟磁盘分区的存储格式,如果BIOS能支持模拟光盘的U盘引导,则可直接将镜像写入U盘,一般使用Linux平台的dd命令,否则只能以磁盘的引导格式启动,流程如下:

BIOS -> MBR -> PBR -> boot loader -> kernel

需要在格式化U盘创建MBR和分区表。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