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救市和中国的救市

来源:互联网 发布:常用算法都有哪些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05:33

摘自天涯的一篇文章。

美国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破产。虽然那民主也那么纯粹,但毕竟比没有好。

2008年是经济动荡的一年,关乎每个人的利益。准备好了,看舞台上那一群人在书写历史:有多愚蠢,就有多无耻。

『经济论坛』 [经济杂谈]美国的救市和中国的救市 
 

 作者:厕所总长 提交日期:2008-10-1 2:03:00 

我没读过最现代的经济学著作,不知道怎样以最现代的经济学术语评价最近在全世界范围发生的那些热门的经济现象。我只读过一点斯密的国富论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在斯密的那本“过时”的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这么几条(我没做笔记,可能此处叙述有出入):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指数,决定着一国全部商品的价格指数。当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明显上涨时,必然带动其他商品的价格上涨,当涨幅过大时,就会导致通货膨胀;衡量一项经济政策的优劣,不是看这一政策给某一部门(行业)带来了多少利益,而是看这一政策给全体民众带来了多少利益。全体老百姓的收入决定着他们对商品的消费能力,忽视这一点而制定的经济政策,必然是失败的政策;国家不应以倾斜的政策来扶持某一行业的发展,即所有的行业应当在同一起跑线上自由发展,若一行业是果真能够获利的,必然有资本投入到该行业,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政府的扶持只会让该行业产生惰性,不但不能促其发展,反而会使之虚弱。
  
  来看第一条在哪里找到了表现:从去年年末到今年的通货膨胀的起点在哪里呢?参考这一条原理不能不让人想起零六年末国家动用粮食储备大规模平抑粮价的各项举措。“专家”们对当时的粮价上涨给出了很多“合理”的解释,什么国际粮价的上涨压力,什么自然灾害云云。我只记得我当时就说过(参见粮价与房价2),通货膨胀已经开始了。粮价的上涨是其他所有商品价格上涨的先头部队,是通货膨胀的预兆。然而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调只是通货膨胀的表现,不是通货膨胀的原因。那么原因在哪里?我记得曼昆说过,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那么政府发行过多的货币的原因在哪里?且按下不表。
  
  来看第二条的表现:作为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这些年来我从政府口中听到的频率最大的一个术语便是,扩大内需。这是很显然的,没有消费的需求的增加,就不能带动生产的扩大,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不奇怪政府为什么一直在老百姓的口袋里动脑子。然我们来回忆一下政府都动用了哪些手段来扩大内需:首先政府发现,居民储蓄率太高了而且屡创新高,老百姓不肯花钱消费,所以开始减息;减息后发现大家还是不肯花钱,没办法,开征利息税,让你钱存银行不能得利;结果发现老百姓还是死死捂着口袋,怎么办呢?你们不花是吧,我政府来帮你们花,修桥修路修大坝,修广场修房子,这招叫做增加基础建设投资。这样做是很有效果的,GDP蹭噌往上蹿,但基础建设并不能带动所有行业,老百姓还是捂着口袋不肯花钱。怎么办呢,打掉你的铁饭碗,取消掉你的社会主义福利:住房改革,别想免费住公家盖的房了;教育产业化,孩子上学自己掏钱吧;医疗改革,医院看病是要创收的。。。这些政策的实施(当然要加上国际环境的外因,等下再说另一项政策),果然大见效果,中国经济连续十几年高速运行,直至2007年的全民皆股才算到达了顶峰。然而这样高速运行的经济是畸形的,GDP越来越高,老百姓的收入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小,税收收入年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而老百姓的收入增速远远跟不上这个速度。在全民皆股以前居民储蓄还在创新高,为什么?储蓄率高反映了老百姓很有钱吗?恰恰相反,老百姓攒的那点钱是用来支付将来必然发生的大宗消费的,这些消费中最大的是医疗,教育,住房。这些消费的另一显著特点是不可抗拒的,换句话说是被迫的。除此之外,老百姓很穷,消费能力很低,不能给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
  
  我所看到的迄今为止最大的来自政府的对老百姓的大忽悠是,D和政府要与广大群众分享发展的成果。因为这句话而产生的全民皆股的热潮把沪指从一千多点一直推到六千多点。同时得到的效果是居民储蓄率的急剧下降,屡创新低--老百姓终于把钱从银行拿出来了!现在政府还在说要与广大群众分享发展的成果,但是沪指已经到了两千点。我身边炒股买基金的同事朋友还没见不赔的。大家的钱哪去了?替这个畸形的经济买了单!
  
  来看第三条的表现:在2004年的时候,中国经济的外贸依赖程度是70%,这个数字在2007年上半年达到了84%,而当时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是40%,美国是25%。我们看到,在内需不振需要强迫消费才能勉强带动的情形下,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政策倾斜有多大。享受出口退税的企业有多少?享受其他出口优惠政策的企业有多少?国家用来补贴进出口企业的钱从何来?在停止这些优惠政策之后,能有多少企业有能力继续保有出口贸易的竞争力?你只要动动脑子,就知道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之后大批企业的倒闭是为什么,他们的利润空间是多么的小。国家的扶持是他们收入的一大来源,只要能继续获得眼前的利益,他们才不关心如何提高技术,提高质量,以使产品更有竞争力呢。所以如果看到政府以加大退税和其他优惠政策的力度来挽救这些企业,你只能笑笑,对这种从家里人口袋里掏钱补贴给外人的行为,还能作何感想?
  
  畸形的经济政策的另外一个显著表现来自房地产行业,这是通货膨胀的主要来源之一。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该知道,如果一行业是出于自由竞争的市场之内,是不可能长期产生高利润的。当一行业展现高利润时,资本必然蜂拥而至,竞争随之会将利润降低到与其他行业持平的程度。但中国的房地产业“似乎”是不遵循这个规律的。当你看到海尔这样的企业都进入房地产行业时,应当有所触动。首先应该明白,房地产业的利润远大于家电行业了,其次你该知道,房地产行业聚集的资本已经太惊人了。对于房地产业的高利润,政府以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其发展并从中获得了多少利益,我们是心知肚明的,这不是个自由竞争的行业,从始至终都能在权力的推动下以低成本获得高利润,政府,政府的银行,以及与前二者关系非同寻常的开发商在此模式下似乎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无论怎样,房地产是个特殊的行业,巨大的利益需要占用了巨大的资本,且资本流转的速度相对较慢。这意味着流通于市场的货币不够用了,需要发行更多的货币。结果自然是通货膨胀。当全民皆股的时候,更加剧了这一进程。
  
  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到目前的情形来看,我们至少能明白,不适当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收到恶果。在恶果到来之时,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向产生坏账的金融机构注入资金,这些只能延缓危机的进程,而不能改变其前进的脚步。美国人民的民意说明了这一点,众议院对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的否定表达了老百姓对此饮鸩止渴的办法的不信任。换句话说,人民不希望以此巨额资金注入到那些金融机构以使其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苟延残喘,人民希望政府做的事是拿出更切实的办法来改进经济状况。我们回到第二条,只有使全体老百姓获得利益的经济政策才是好的救市政策。老百姓不是经济学家,但老百姓维护自己利益的要求符合了经济学的原理。
  
  然而这在中国是不能实现的,人民在这个国家没有如此强大的权力。南京市政府的二十条(我看到这个20条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马关条约的二十一条)救(房地产)市措施跟美国人民对7000亿美元的否决产生的鲜明的对照。然而无论如何,时间将证明南京市政府的愚蠢。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