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闯入每个人的生活

来源:互联网 发布:mac音乐创作空间清除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06:20

不少人可能会奇怪地发现,自己在购物网站关注过某类商品后转去另一个门户网站看新闻时,旁边播放的居然是他刚刚表达过兴趣的商品介绍! 
    这并非偶然,随着社会的日益数字化,大数据正在闯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处处皆有大数据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数据时代。
    新浪微博在晚上高峰期一秒钟接受100万以上的响应请求;百度每天要处理约60亿次搜索需求;中国联通用户上网记录一秒钟就能收集83万条…… 
    在巨量信息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大数据的来势凶猛。而每一个受众同时也是这巨量信息的制造者。不知不觉中,人们在电子操作时留下的“数据碎片”实时地向大众日常生活的所有角落渗透。 
    在数字化社会中,当人们在网上购物、下载音乐、发送电邮、检索词条、发微博时,都会在不经意间留下一串串数字足迹。有统计表明,自人类文明开始到2003年,人类共创造了5TB(兆亿字节)的信息。而现在,这样的数据量仅需两天就能够被创造出来,且速度仍在加快。 
    当研究者把人们购买商品前的浏览价格、观看电影前搜索影评等数据搜集进一步分析后,便能够获得人们行为习惯的有效信息。 
    例如,商家通过分析客户的购买行为了解客户消费取向和习惯后,即可进行有针对的营销以提升业务;警方通过分析几十年的犯罪记录,可以预测犯罪行为模式与频率,从而有针对地安排警力……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说,电子网络技术意味着我们可以“收集到大量数据,而不是满足于样本”。“借助大数据,分析者可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了解研究对象”。 
大数据改变生活
    更多人真正关心的是,大数据究竟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百度在大数据应用方面的成果就是一例很好的证明——百度搜索整合了线上、线下的海量数据,为百姓提供满足民生需求的医疗、交通等服务。用户可以在搜索引擎中很便捷地获取相关病症的原因、症状、治疗等信息;甚至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线咨询医生、在线挂号。这极大地降低百姓获得医疗信息和服务的门槛。 
    事实上,通过运用过去无法获取的数据来催生新的服务,无疑是人们对未来大数据时代的最大期望。 
    对个人用户而言,大数据可以预测机票价格走势,为自费旅游者省钱;预测交通拥堵情况,帮助人们选择更好的时段和路线节省出行时间;也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书单,帮你发现更多好书…… 
    种种迹象显示,从最初的大数据定义之争,到挖掘大数据应用价值、协商合作方向,大数据产业已经进入务实发展阶段,我国《“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以海量数据处理软件等为代表的基础软件的开发”。今天,这种务实发展不仅体现在大数据应用的落地上,还表现在大数据价值向纵深层面延展上,从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企业利用自有数据提升经营效率,发展到整合社会数据,为百姓生活、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如北京公交一卡通每天产生4000万条刷卡记录,分析这些刷卡记录,可以清晰了解北京市民的出行规律,以有效改善城市交通。 
国家发展需要大数据
    一组数据,可能会发挥超出数据收集者想象的作用,也可能在另一个原本看起来毫无关联的领域里产生巨大影响。在不久的将来,很多原来单纯依靠人类自身判断力的领域应用,最终都将被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功能所改变甚至取代。 
    大数据将给各行各业带来变革性机会。对此,作为国庆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关村课堂的现场讲解者、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感受至深。他认为,国家层面要发展大数据,就要促进数据开放,扶持科研、培育人才。“大数据是新的起跑线,不仅会带动我国信息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超越,还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国内大数据技术正通过自主创新而成为驱动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根据预测,大数据及其处理技术将会在未来10年改变几乎所有领域的业务功能。从科学研究到医疗保险,从银行业到互联网,都将面临爆发式增长的海量数据及其派生的巨大经济收益。IDC发布的《中国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市场2012-2016年预测与分析》显示,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会从2011年的7760万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6.17亿美元,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51.4%,市场规模增长近7倍。
    “当然,在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发中,也不可忽视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问题。”沈阳表示,一方面要加大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真正为百姓造福,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相关领域的监管、防止负面影响,这些都是需要在发展中深入考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