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业中的矛盾

来源:互联网 发布:背单词软件排名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9 16:16

  由于行业之大,我们蜂拥而至,但却又不愿看到如此拥挤。之所以大,其实体现的也是一种必要,对应的是持续增长的社会需求量。从事计算理论与算法的研究需要在计算机科学方面具有扎实基础的人才;在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制造中,需要工程型人才;各式的软件系统的构建,包括系统软件,各式的桌面、web、移动应用软件的研发,需要软件设计师和工程师;各式的软、硬件产品投入应用需要人力推广,信息系统、网络系统、嵌入式的各类产品,需要具有应用能力的专业人员去实施;世界上大大小小的,还在继续快速增加的各种计算机、网络系统,需要大批的运维人员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常听到有人吐槽IT人的各式“苦逼”,个人境遇不同,背后是职业能力的支撑。只从收入水平去看,麦可思公司《2010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中,工作三年后的薪金排在前20名之内的职业包括了互联网开发师、计算机系统软件工程师、计算机软件应用工程师、程序设计工程师、计算机支持专家,这些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对口”的职业达到了上榜职业的1/4,可谓是只要技术过硬,“钱”途不愁。

  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能够取得成功的空间巨大、方式多样,但机会却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基于共同的大需求,“大专业”之后的继续深造的空间依然也是“大”字当头。IT行业一直非常缺乏能够具有深厚专业底蕴,能够深度创新的人才,这是我国信息产业的瓶颈。在计算机类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中,问题和机遇也同时并存,身为研究生,也需要清楚脚下的路,不同的选择,自然有不同的结果。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还在于,计算机类学生在校期间存在的问题似乎也是“大”字当头。一些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在就业上被亮出黄牌,部分毕业生在大需求面前却难以满足就业基本要求,不得不接受毕业就失业的事实。有很多学无所成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不得不转投其他不需要任何专业背景的岗位。

  我的一位被调剂到计算机专业的大一学生,在谈对专业认识的报告中写道:“高中时受迷恋上网的同学的影响,其实在上大学之前,认为计算机这个专业都是一些不学无术之徒所选的。”的确,我看到的某些大学生,打着追求自由的旗号,将所谓“无术之徒”的做法在大学中任其张扬,却将自己逼入尴尬的处境之中。呼唤教育环境改变的同时,我很关注已经身处大学的同学们该有什么样的作为,安排出实现自己愿望的大学。有兴趣,也有好的环境和条件,这是值得欣慰和珍惜的事情;只将希望寄予环境,而不考虑个人的投入,却常是要浪费掉好条件的。凡事不必等到所谓条件完全成熟,有人在前做出榜样,后来人继续效仿,乃至于再有突破,这也是改造环境的一部分。

 

 

本文来源:《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一审过后,要压缩篇幅,将整理过的文字登在些处共享。

==================== 迂者 贺利坚 CSDN博客专栏=================

|==  IT学子成长指导专栏  专栏文章分类目录(不定期更新)    ==|

|== C++ 课堂在线专栏   贺利坚课程教学链接(分课程年级)   ==|

======== 为IT菜鸟起飞铺跑道,和学生一起享受快乐和激情的大学 =======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