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色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无期徒刑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19:49

      物体表现的色彩与光源色、环境色、自身色三者颜色混合而成。所以在研究物体表面的颜色时,环境色和光源色必须考虑。

      1、固有色

     指一个物体在通常情况下给人的色彩印象(概念)。例如, 红旗是红色的,草地是绿色的,中国人的肤色是黄的,西方人的肤色是白的,等等。
     从色彩的光学原理知道物体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固有的颜色,物体的颜色是与光密切相关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变化着的,是具体的,而不是一种概念。讲中国人肤色是黄的,其实不可能指出是哪一种具体的黄色。然而,物体的颜色尽管是变化的、复杂的,但仍给我们一定的色彩印象。所以,我们既不要受固有色概念的束缚,又不能完全忽视固有色。

     2、光源色
     指发光体所发出的光线的颜色。例如,阳光、月光、火光和各种灯光等的光色。光源色的不同会引起物体的固有色的变化。例如,一块红布在白天看起来和在晚上灯光下看起来颜色是不同的。许多女生都懂得这一点,她们避免晚上去商店购买衣料,因为晚上灯光下看到的花色,和白天看到的是些不一样的。就是同样的太阳光来说,在早晨、正午和傍晚其光色也是不相同的,会引起同一景物的色调的显著变化。

     3、环境色
     指一个物体的周围物体所反射的光色,它也会引起物体固有色变化。例如,在一只白瓷杯的背光部附近放一块红布时,白瓷杯靠近红布的一边,便会接受红布的反光而带红灰色倾向。如果把红布换成一块绿布,白瓷杯的这一边又变成绿灰色倾向。
     可见,物体的固有色实际上是受着光源色、环境色的影响而变化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环境的条件下所呈现的色彩,在色彩学上叫做“条件色”。物体的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的相互关系,对物体的色彩关系的形成和变化,是十分重要的。在物体的不同部位,三者的相互关系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