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睡眠的创造性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商品分类怎么删除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08:41
  “别去模仿,试着完全按自己的想法写程序(或文档),看看会达到怎样的效果?”  看到学生们拿到一个任务时,总想找到一个样本才敢着手去做,我试图鼓励他们。
  “我总觉得自己写的不好,重复语句多,思路无序,不知从何开始?”学生们面对一个事情时,内心怯怯。
   “那就从简单开始,先动手,出错,修改,再出错(错误减少),再修改”。大二学生两周C课程设计,有同学在第一周周末推翻了自己辛苦一周的代码,重新编写。那些无序的代码,变得漂亮些了。在这一遍遍的否定肯定中,那个毛手毛脚,对事情不知所以然的你,不经意间,就变得知道做事情的途径了。
   可是,学生们为什么常常不愿意自己去做?似乎是以因为便利的条件,goolge一下,一切唾手可得。也可能因为,见多了完美无缺的东西,一个丑小鸭从自己手上出来,内心无法接受。
   创造性,不仅仅表现在从0到有的创造。很多时候,是打破一个完美(或者旧)的世界,然后重新组合,在组合中新的想法和点子自然产生。
   心理学认为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以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 zone) ,学习区(learning zone),和恐慌区(panic zone)。很多时候,我们都愿意让思维停留在舒适区。而这里,也许恰恰是思维细胞奔向死亡的区域。而那个恐慌区,也许是创造性睡眠的区域,当我们试图在回避一些事情时,也是我们的创造性长睡不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