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的虚伪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16进制转换为中文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13:40

论人类的虚伪

 

文/泰伯子仪

2004.4.6

 

      看到“那条街道”的《论男人的虚荣》,不仅想到了虚伪一词。我敢说大部分人都有这个虚荣心,很多人也愿意承认这个虚荣在自己身上的存在,那么虚伪呢?今天我把这个命题的范畴定义到了“人类”这个高度上,说实话心里是有点虚的,但是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说越清,那么就让我和大家一起来谈谈这个人类虚伪的问题。

      

      首先,我要说的是虚伪不是人的本性,

      这个问题早先已经有人阐述过,有两种人不会虚伪,一种是出生不久的婴儿,一种是精神病患者和痴呆者。那么道理就明显了,虚伪和人的思考有关,老子说:“知慧出,案有大伪。”说得也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我们需要进一步看看人的虚伪有哪几种。

      第一种,为谋私利私欲而虚伪,这种虚伪多出现于职业诈骗犯的身上,虚伪等级高;第二种,因集团或政体利益需要而虚伪,这种虚伪多出现在生意人或政治家身上,这种虚伪或有害,或有益,虚伪等级中;第三种,因职业需要而虚伪,这种虚伪多出现在演员及艺人身上,他们因为需要入戏而伪装,谈不上危害,虚伪等级低;第四种,因虚荣而虚伪,这种虚伪大多数人都有,即便是危害,也是小面积的,虚伪等级低。当然还有不得已之谎言等等等等之类的虚伪,可谓种类繁多,你我他皆脱不了干系,足见虚伪对于人类已无孔不入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人为什么虚伪?

      第一、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我们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诸多的动物习性,而动物为了生存的需要,其习性是贪婪、狡诈、残忍、自私等,这很正常,而人的伟大之处就是理性地压制这些动物的习性,把这些习性隐藏在深处,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人性品德的人,在社会改造和自我反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虚伪的。

      

      第二、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压制使我们变得虚伪,刚出生的婴儿是赤诚的,心里想什么就做什么,而且本能的举动更多,比如婴儿想撒尿的时候,根本不会想到要去卫生间,很简单,直接撒在床上,可父母是不会容许这样的,靠呵斥和打屁股的压制改变了他。又比如孩子是天生贪玩的,可父母同样不容许他这样,压制他学习和适应成人的一些习惯,久而久之,孩子心里即使想到什么,也不敢轻易做出来了,学会了隐藏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想法,这也是虚伪。

   

      第三、社会生存的压力也使人变得虚伪,人的生存是需要极大地依赖社会的,为了能够在社会上得以正常的生存,人就不可避免地要适应和屈服这个社会,而社会同样是由许多单个的人组成的,这样在人际交往中,人就必须违背自己的内心,否则根本没有立足之地,除非他是个狼孩,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也说过:“肋肩馅笑,病于夏田。”可他们却同时又提出:善于说话的人能够避免灾祸。更露骨的是孔子和孟子竟然都有下面这样的观点,就是“大人者,言不必行,行不必果,维义所在”这说明为了适应社会而生存就必须虚伪。

   

       以三点上分析来自来自某网友的《论虚伪是人类的本性》,当然,我一开始就否定了他的观点,不过,这三点论据弃之可惜,用来作为人为什么虚伪的立据到也不错,望各位探讨。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需要几个案例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虚伪了。

      案例一、《变相怪杰》中有那么一个神奇的面具,戴上它的人会让他的本性变的真实,然而我们看到了什么,那是一个可怕灾难,也许我们需要的是隐藏那副面具,因为我们无须那份”真实”。如我们所愿,主人公把那个神奇的面具,扔进了大海。

 

      案例二、《乌鸦》中的海伦也许是虚伪的典范了,这样一个虚构的女人几乎会让所有的读者在内心深处感叹”人心叵测”,是的,这样的人是可恶的,甚至我们不会也没有必要去同情这样一个人,可是设想如果海伦在去新加坡的飞机上就对麦太太说:我没有钱,我去新加坡就是去当小龙女的,就是要赚钱的。那么她的结局又会是什么呢。

 

      以上两个案例,可能还不够精彩,最为精彩的案例自然来自于人类的婚姻,因为在人类的一切发明中,大概没有比婚姻更加遭到人类自嘲的了。自古以来,很多自以为聪明的人对这个题目发了很多自以为机智的议论,说了无数刻薄的话。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一个结了婚的男人倘若不调侃一下结婚的愚蠢,便不能显示其聪明,假如他竟然赞美婚姻,则简直是公开暴露他的愚蠢了。

 

      案例三、拜伦在《唐璜》中写道:“一切悲剧皆因死亡而结束,一切喜剧皆因婚姻而告终。”尽管如此,他自己还是结婚了,为的是:我想有个伴儿,可以在一起打打哈欠。按照尚福尔的说法,恋爱有趣如小说,婚姻无聊如历史。或许,我们可以反驳道:不对,一结婚喜剧就开场了—小小的口角、和解、嫉妒、求饶、猜疑、解释,最后一幕则是离婚。

 

      案列四、有人向萧伯纳求证对婚姻的看法,萧伯纳回答:“太太未死,谁能对此说老实话?

 

      案列五、林语堂说他最欣赏家庭中和摇篮旁的女人。他自己在生活中好象也是恪守婚德的,可是他对婚姻也不免有讥评。他说,所谓美满婚姻,不过是夫妇彼此迁就和习惯的结果,就像一双旧鞋,穿久了便变得合脚。无独有偶,古罗马的一位先生也把婚姻比做鞋子,他离婚了,朋友责问他:“你的太太不贞吗?不漂亮吗?不多育吗?”他指指自己的鞋子答道:“你们谁也说不上它什么地方夹我的脚。”
      

      哈哈,婚姻,是否是上天对人类的讽刺呢,婚姻缔造美丽的神话,同时也给我们诞生虚伪的理由,不是吗。

 

 

      最后,需要做一下总结陈词了吧。

      有一类动物很善于使用保护色来猎物或避难。我如果把虚伪看作人类的一种保护色不知是否恰当。那么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不虚伪你行吗?我的认为是该虚伪的时候还得虚伪,比如说有人抢劫你,问你有多少钱,你怎不能为了不虚伪而如实地告诉他吧?又比如为了保住工作,你恨你的上司的时候,你总不能当面骂他吧?包括隐瞒病人的病情,这都是正常的,但要有个分寸,不能过分,否则就会起相反的作用,不卑不亢才是正确的态度。

 

      在这里,我想说,我们需要虚伪。

      没错,我们需要虚伪,我敢高声的这么说不是代表我已无耻的不需要任何遮羞布,而恰恰相反,我在极力保住这块被所谓的美德早已糟蹋的污秽不堪的遮羞布。

 

      汉语所赋予”虚伪”的是彻彻底底的贬义,传统美德留给”虚伪”的是无情的责骂,于是在原本脆弱的灵魂之外我们为自己织了一层厚厚的茧。我们不敢也不能赤诚,因为脆弱是可笑的,懦弱是可悲的。于是那一张张貌似坚强的脸,那一双双注满古怪神情的眼睛一次次的出现生活的每一个地方。不虚伪,难道我们真的行吗?

      我们不要太责备自己的虚伪,只要是不损害别人的利益的虚伪就没有什么关系,为满足自己的私欲的虚伪才是可耻的。面对别人的虚伪,也不要一味地太责怪他,要分析其虚伪的原因,用心太险恶的就要揭发和制止,有时候虽然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如果不太过分,同时也没有损害太多的别人的利益,就要引导他,不能因此就把他看得一文不值。

      虚伪作为人类的弱点,一时间也不可能说得太透彻,希望诸位自己多多思考。

 

      参考文章《论虚伪是人类的本性》、《认真活在虚伪中》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