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峪花园散记·第一篇》

来源:互联网 发布:qq远程控制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13:15

阅读与写作

我还是拾起了阔别已久的阅读的习惯。

当我看到那些已故的大师们,在他们所在处的年代里,非常热衷于用文字记录自己深刻的思想时,我便又拾起了写作的习惯。

想到我上周四,为了应付差事,从互联网上随意下载了个PPT,改了几下,就去做技术分享。

现在没了要应付的差事,却想自己去原创,其实还是挺讽刺的,只不过不晓得是觉得自己讽刺,还是这个社会讽刺。

不过不论如何,我确实想认真的描绘我的想法,这一来能让我更好的发现生活的美,从而排解生活的枯燥无聊;二来能或许能有只言片语真正提出了一些从前从未有人这样提到,却捕获了世界深刻的规律;这两者都是生活中极好的事。

我在周末的时候,阅读了梅拉妮·米歇尔的《复杂》。对于我这样一个既懒惰又喜欢简单的人来说,自然是很讨厌复杂这个词的。可是没办法,偏偏我们的生活和社会都如此的复杂,我们每天都希望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化简我们所面临的复杂的任务。但我至今仍未想出一个好的法子,来执行这样的化简过程,以至于依然被工作所拖累。我于是自然的想,到底有没有个办法,来对我们所面临的复杂做一做处理,让工作来得更舒服,更简单些,使得自己留出时间和精力,做那些为了维持生存以外的,真正美好的事情。

这个问题的答案,目前看来,并不乐观。从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复杂的事情,本身无法得到化简,他们的复杂程度都是一个相同的极限值,虽然我们还无法度量这个极限值,我们必须去执行每一步,而无法通过一个捷径去更省力的得到结果。

劳作

这让我觉得,人类的辛劳很可能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依然存在着。我甚至认为,即使所谓的人工智能的高度发展,也不会让人们过上吃吃睡睡的猪一样的生活。或者换句话说,劳作很可能也是人类的一种无法抹去的本能,那既然如此,我们还是想想怎么劳作,能够让我们更加快乐舒坦,而趁早放弃可以不劳作的臆梦吧:)

快乐

如果劳作本身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快乐,那么劳作便不再是什么不好的事了。所以剩下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才能快乐的劳作?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对我们人类自身的特点有一些了解。

我们知道,我们每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有厌烦的时候,这种厌烦,或来自于一个问题使我们的思路变得混乱不清,或来自于重复的工作让我们丧失成就感,或来自于我们本身无法长时间的集中精力。

当一个问题,使得我们思路变得混乱不清时,往往是由于我们使用的错误的思考方法,或者错误的估计了问题的复杂度,这样我们需要首先将一个难的问题转化成一个步骤繁多的简单问题的集合,静下心来,一个一个解决每一个小问题,然后再综合起来看整个问题的解,多数情况下,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当重复的工作让我们丧失成就感时,我们应当适时停下来,把加法变成乘法,把顺序语句变成迭代的循环。凡是你能规定出明确步骤的东西,都能够用计算的机器自动的执行,我们就在一边欣赏着它的执行就好了。

关于我们自身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的问题,这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第一,我们可以做短时间的休息,第二,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任务积累出的伟大目标。

目标

你可能会说,生活本来就没啥意义,别扯那些梦想和目标的事,我们这个时代,男的有钱,女的漂亮,别的都是扯淡。

这是一种肤浅的错误,我自己也有时候被这样的错误所蒙蔽。就像世界上所有难以用一句两句话回答的问题一样,这需要我们从长远和近期两个维度去看问题,或者说从局部和整体两个维度与看问题。

当我们从局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答案肯定得。在粗浅的社交氛围下,确实男的有钱意味着有强大的能力,女的好看,意味着有更大的吸引力。

但虚荣虽然是一种人人具备的缺点,但这缺点也如同耐心、激情等优点一样,不是一直存在的,在特定的社交氛围下,它强烈的存在了。出了那个氛围,就没了。女的好看,但青春就那么几年,长久的魅力来自于长久沉淀在自己身上的东西。

在我们想象的世界里,存在的我们自以为崇高的东西,自以为美好的不得了的东西,自以为神秘莫测的东西,在长久的时间线上,有着更强大的作用,这种强大需要细致深刻的体悟才能感受到,但它的确真实的存在着,古往今来的很多重要任务,都在受这种东西支持着,做出了我们多数人认为非常卓越的贡献。

这种类型的想象,哪怕实质是一种错误,也值得我们去使用,它让生活本身多了一份超然的美好。

速度

但是,我们的社会现在就是在追求着高效,对于我这样一个习惯慢性子的人来说,要求追求所谓的速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每当我想快的时候,内心的紧张都会让我感到非常不舒服,所以我需要一种更深刻的速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所谓的更深刻的速度,就是中国古老文化里的“不疾而速”,用李嘉诚先生的话来讲,就是“你老早就想到这个事,所以老早就做出了准备”。

计划

要实现这些,需要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

一般来讲,我这种人,是最懒得计划的人,所以基本上计划都没有实现,于是一想到计划就有点心虚。

但错误并不在计划本身,而在于每次计划的内容,我需要提前做好详尽的准备,有120%的信心,事件会落入计划好的模式中。

我是个喜欢系统的思考体系的人,正好把对未来系统的判断,当成我的体系思考的试炼。

        

原创粉丝点击